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翊城】生命 (第4/11页)
秋万代……” “为何要学习艺术,因为它是另一个纬度上的绳索,人的理性不是无坚不摧的,崩塌后的重建依托的正是虚无缥缈的信念。” “艺术是思想的延伸,同样可以成为武器……” 沈翊站在等身的画板右侧,向这些大一新生阐述此门课程的意义,基础美育向来是国家短板,同时某些艺术专业相关的花费对很多家庭来说,简直是奢侈、不近人情。 在刑侦领域,艺术的用途似乎不大,除了提供画像,以审美取向去推论性格,结合过往经历发掘底层心理这种事好像更趋向个人的敏锐度。 但更复杂,多元的社会现状下,艺术能为某些案件的侦破提供新思路。 让艺术从后方进入前线,预防,发现,治疗,这就是他在践行的。 人性的负面让他内心疼痛,但越是疼痛,累积的伤口越guntang,愈合后便越发强壮。 “第一堂课,我想向你们介绍《两个弗里达》,作者弗里达.卡罗是非常典型的自传式画家,对于死亡和不同的身份认同,以及因为后者产生的割裂感都有深刻的体会。” “她的父亲是德国移民,母亲是墨西哥人,从小在多元文化中成长……” 并肩而坐的两个弗里达,左侧的穿着维多利亚风格的婚礼裙,手握剪刀,右侧的身着传统墨西哥特旺纳裙装,手里是迭戈的小肖像。 她们都面无表情凝视前方,弗里达画面中的自己几乎达到永恒的宁静,即使一左一右暴露出心脏里外的剖面,心脉从右侧的弗里达的左手延伸至左侧的弗里达,最终被剪刀剪断,鲜血染红白色裙子。 解读为婚姻破裂带来的失落实在太单薄,她的疼痛持续多年,一如创作者们逃不过的诅咒,反复地撕裂,新生。 “惨剧总是猝不及防的……遭遇撞击那一天……” 商业街上哄哄作响,煮开一锅水,尖叫痛呼,人从四面八方来,闪光灯咔嚓捕入兀自飘扬的稀疏烟气,不知道是谁厉声叫喊:“散开!散开!别堵消防路!” “不想死就跑远点,有炸弹!” 杜城停在路边,拉开车门反手砸回,逮住一个正欲跑走的老头,试图亮了证件:“你是目击者?我是警察,告诉我事发经过。” 地中海汗衫老头对着他差点咬舌头,车轱辘话来回转:“不知道哇,突然就炸了,炸了我也不敢靠太近 ,突然就炸了……” “哪炸了?”他莫名心头一紧。 “呃呃,那个晚晚精品店附近吧。” 他逆着人潮,胸腔里砸得咚咚响,凭着一股气冲到现场——因冲击波带起的玻璃导致轻伤的群众哀叫着,流血、胳膊和后背烧焦的儿童躺倒在地。 闹市区,青天白日的临街事故。 杜城耳中嗡鸣一声,难以置信眼前光景。 这个炸秃了的店面他认识,老板从前也是同行,负伤提前退役。 餐厅新开业那天,他还开车来看过。 辅警开始拉警戒线,疏散人群。 消防的鸣笛从远处传来,他向走来疏散群众的片区民警举起证件,说明身份后,民警继续往前走去驱散人群。 警报尖锐鸣响,很快特警中队的防爆小组和消防一起入场,排除可能残留的非法爆炸物及未扑灭的起火点。 群众疏散完毕,他坐回车里,开到最近的停车位,直到听见警笛声折返,意味着险情排除,杜城久违地产生了冻结反应,身体的自我防御机制在拒绝一些可能的噩耗,前几天他还刚刚订过餐。 仿佛线路烧融的哔——嘟声,手机在内袋里又唱又跳,一阵一阵,他麻木接起:“喂?” “我下课了,你堵车了吗?” “你还在大学吗?”他按压充血的眼睛,强振精神。 “我没什么事,你来接我就继续等。” “我马上来。” 他有点手抖,拨打餐厅老板的电话:“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听,请稍后再拨……” 太阳光芒万丈,迎头痛击,仿佛它铺陈的地面不是血迹斑斑,面临的时刻不残酷。 他埋在掌心深吸一口气,六个小时,两条生命。 云端备份的监控在线路烧毁前的显示画面: 男人拉拽女人与两个孩子进入店中,到角落坐下下后进行一些交谈,过程中男人情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