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1.回不去了 (第2/2页)
是话到嘴边,还是失了声儿。 却不料苏临砚抬睫望她,里面装的情绪太深太沉,又忽然轻轻一笑:“蛮蛮不喜我说这些话,因为太有攻击性,不像临安的苏临砚了,是么?” 江蛮音抿唇。 苏临砚站起身,拿起桌边灯蜡。 就那么往下照,光影擦掠衣袂,透过他指下的阴影,亮盈盈映开她的脸,衬得肤白眉深,眼珠更黑。 端庄冷静,五官精巧,不是从前那个会红脸低头,带着清澈的朝气,害羞叫着苏哥哥的小少年。 苏临砚终于知道,她为何执着于打着灯笼,急切探寻他的脸。原来是在他身上找寻从前的记忆。 可他们本就不该回忆过去。 人与事物,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前走。 没有人能永远停留在临安的烟雨。 即便江蛮音想要留在临安。 在宫里这些年,她也已经失去自我,混淆了爱恨。 可是没关系,聪慧如苏临砚,从小到大都明晓内心,也清晰的知道人生每一步路,每个目标和选择。 苏临砚不会后悔。 江蛮音脸庞映着火光,眼忽一黑,原是苏临砚扑灭了蜡烛,凑近,轻轻拥住她,呼吸缠绕间,他出奇冷静,慢慢地道。 “你会苦恼,但无妨,苏临砚不会迷茫。” “叶老已死,杀师证道世族同污的路,我必定要蹚。这么多谋划和鲜血铺就,回头便是功亏一篑。” “自入金陵,我才惊觉自己如何浅薄,官场沉珂太多太杂,非书上所写那般简单,也非我一人能够解决。” “季长风帮我,多有利益换取。世族盘盘交错,会同气连枝地蒙蔽他人,若没有领头之人,便十分受掣。四海之广,人心之险,世途之荆棘丛生,皆隐于升平之表。” 苏临砚若有若无笑了下:“你说得对,我实在太心急。若不急功近利,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许也可以泥而不滓,在臣传青史留名。” “可是……”苏临砚长叹,“太慢了,蛮蛮,那样太慢了。” “许多人都等不起,百姓商会,漠北百越的军队。年不入秋,京杭堤坝已决溃三处,洪水泛滥,无人监管,这并非天降,全是人祸。” 苏临砚闭上眼睛,涩道:“我一定要登阁拜相,一定要大权在握,毁坏世族根基,和监察院分庭抗衡,这不是为你啊,蛮蛮。” “是为了,天下人被遮住的月。” 江蛮音屏住气,许久没呼吸。 血液似乎都减慢了流速。 苏临砚没有变。 那个在书院窗前,长指沾墨,肩背落满灯火,满身光华,如玉如珠的男子没有变。 变的是她。 有了薛止的痕迹,成了真正自私自利,冷血无情的小人。 苏临砚苦笑:“年少的苏临砚,现在的苏临砚,都摆在你面前。” 江蛮音摇头,唇边却贴了块甜软糕点,她咬上去,生硬地嚼着,又听到他说:“皇城的定胜糕,粉香太浓,不是临安的味道。” “蛮蛮,我们都回不去了。” 江蛮音咽不下去了,伏在他肩头,痛哭出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