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6 (第2/2页)
,大部分知青都没心思干活了,一心二心只想着回沪上去。可他们考虑过自行回城的后果吗?这可是凭票供应口粮的年代,落不了户口,就成了黑户。不但找不到正式工作,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可说归说,劝归劝,一些连队一下子空了三分之一。以前,职工们能住上套房就蛮不错了。现在可好,邻居家走了,隔壁房子都空下来了。后来,有的职工干脆在墙上挖一个门洞,把两套打通,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大套间,别提有多宽敞了。面对返城浪潮,田根宝和王慧珍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俩人也商量过,是跟着回去还是再观望一下?最后,打算先看看情况再说。杨淑芬家倒是很积极。一听说能开户口了,姚爸爸就开着拖拉机,带着几个知青跑到场部去开户口迁移证明。回来后,就开始卖家具,卖电器。一会儿大衣柜拉出去了,一会儿沙发拉出去了,一会儿饭桌拉出去了,还有那台黑白电视机和春雷牌收音机也被抬走了。半个月的功夫,就把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最后,只剩下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面摆着睡觉的大床和几件行李。一切都准备好了。杨淑芬和姚爸爸欢天喜地谋划着,回去后该如何如何地生活。反正,她家有房子住,女儿自小跟着外公外婆,他们三口回去了,稍微挤一挤就住下了。唯一感到惆怅的,就是姚龙港同学。几个叔叔阿姨家都折腾这么久了,元元家怎么还没见动静啊?放了寒假,自己就跟着爸爸mama回沪上了,那以后是不是再也看不到元元meimei了?姚龙港心里舍不得。就去找元元meimei,想问问她什么回沪上?*什么时候回沪上?这个黎元元也说不准。就像其他知青家的子女一样,她和三个小哥哥也在关注着这场变故。平时,在学校里听到的,都是谁家也准备返城了,关系好的同学都在忙着送纪念品,还有家长跑来找田爸爸拍照留念的。黎元元心知,这批自行回沪的知青,除了家庭条件好的,大部分的日子都很艰难。在沪上,户粮关系落不了,既没有工作,又没有住房。因为不符合当时的回城条件,户口本和粮本只能揣在口袋里,直到十年后才落了户。而在这十年间,一大家子挤在父母家里,和弟弟meimei争抢着生存空间。住阁楼都是好的,怕的就是连阁楼都没得住。试想,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群人挤在一间封闭狭窄的老房子里,精神上有多压抑?最后,搞得家庭关系都非常紧张,就跟仇人似的。可即便如此,还得赖在那里,否则就会被城市排挤出去。田爸爸和王mama要想回去,首先得解决住房问题。至于工作,倒是次要的。改革开放了,随便去街上摆个地摊都能养活一大家子。更何况,田爸爸还会照相?王mama还会裁剪做衣服?田爸爸对回沪持积极态度如果不是因为房子,恐怕也像姚爸爸那样去场部迁户口了。王mama说,要想回去,得让家里给找间房子,不然回去了住哪儿?俩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由田爸爸执笔,以王mama的语气,给岳父大人写了一封信,说为了孩子们的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