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_分卷阅读94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42 (第1/2页)

    准!”

儿子们一个个慷慨激昂,自请领兵。

颍川王目光一扫,冷笑一声:“你们领兵出去,正中了对方下怀。连这点耐性都没有,还打什么仗!干脆将藩地双手奉送给朝廷算了!”

颍川王一发怒,儿子们顿时噤若寒蝉,没人敢再吭声。

“你们几个给我听好了。我们兵力再足,正面相抗,也不是朝廷对手。所以,我们只要守住城池便可。”

“我们为这一日准备了十数年,城内粮食充足,吃上三年亦是足够。”

“朝廷军队远道而来,粮草兵饷的消耗更胜我们。再者,他们奉旨前来平藩,若无寸功,如何向朝廷交代?我们就和他们耗下去,看谁更有耐性。”

“谁熬不住,谁就先输了一头!”

……

颍川王这个老贼,老谋深算,极难应付。每日将城门关得极紧,任凭城门下如何叫阵,依然龟缩不出。

半个月后,楚将军终于下令攻城。

正如颍川王所料,朝廷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个极惊人又可怕的数字。颍川王龟缩在城里耗得起,楚将军却耗不起。每日送往京城的军情战报上,不能总是“在城门下叫战无果”几个字吧!

激将之计没有用,那就正面出击!

颍川王耗费十数年之功,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城门尤其高大坚固,城外还有二十米宽的护城河。可谓易守难攻。

楚将军为人谨慎,并未冒进,一开始几日只派数千人试探着攻城,借以摸清颍川城的兵力战力。

双方一交战,各自心中凛然。

颍川王惊觉自己低估了朝廷士兵的战斗力。楚将军则惊觉颍川王兵力比之前预估的更充足,且兵器精良,想攻下颍川城,绝不是易事。

楚将军一边召集军中武将们商议对策,一边派人送信去京城。

斥候日夜兼程回京,也要十余日。一来一回,就要接近一个月。战场瞬息变化,军情时时不同。也因此,才有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之说。

盛鸿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给楚将军的信里只有短短两行字。

一切战事,皆由楚将军定夺下令。

朕相信楚将军,一定能顺利平藩而归。

楚将军看了这封信后,心中热血涌动,不由得涌起士为知己者死的澎湃。

武将和文官们不同。文官们皆是科举出仕,读书人聪明,心思活络。朝堂大事繁琐政务,离了文官们不行。武将们多是将门出身,自少时便入军营。靠的是军功晋升。对天子也尤为忠诚。

武将们打从心底里不屑文官们的油滑世故。

文官们也不大瞧得上徒有血气之勇的武将。

这些年,大齐没什么战事。武将们多被闲置,在朝中地位也大不如前。如今终于到了一露峥嵘之时,天子这般器重信赖于他,他焉能不效死尽忠?

……

又过一个月,楚将军打了一场大胜仗。虽未攻下城门,却杀了众多藩兵。麾下有一名神箭手,以军中连弩射杀了颍川王的幼子。颍川王气怒攻心,口吐鲜血,真得病倒了。

此消彼长,朝廷军队士气大盛。

这一消息传回京城,顿时令众臣展颜。

龙椅上的天子盛鸿,心中亦觉快慰,当即下旨重赏这名射箭手。

楚将军这一边传来捷报,廉将军这一边的战事却一直胶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