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0最新更新 (第3/4页)
风俗人情,还被老爷子嫌弃,还不如在他们脖子上磨刀子呢。最稀罕的宝贝孙女不在家,杜爷爷懒得看几个臭小子在自己跟前瞎晃悠。杜皓宇他们一走,杜爷爷直接把大门一掩。俩老头一人肩头上站着一只绚丽的鹦鹉,俩老太太一人一身宽松唐装,溜溜达达的去不远处的小公园锻炼。家里有大黑在,比铁将军把门还令人放心。杜爷爷不知道,自己掩门的时候,京城火车站,正好从出站口出来一对肩扛手提的夫妻。清河湾通向外面的十几里山路,早就已经修好了。杜爹和杜妈早就打算过来这边照顾老人,按照乡下的风俗,身为长子长媳,照顾老人是他们的责任。可是,临出发前,杜爹又不舍得那几亩绿油油的庄稼了。清河湾处在山窝窝里,好田不多,可是贫瘠的山田每家都能分不少。乡下人勤快,俗话说勤汉子不怕地贫,这才包田到户没两年,地里的出产比起吃大锅饭的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杜爹这两年虽然走街串巷的做了几年小生意,可骨子里,跟杜爷爷一样,都更乐意做从地里刨食的老农民。伺候那几亩田地,伺候的那个精心。眼看着庄稼就要收了,杜爹怎么也舍不下。不是为了几千斤粮食,而是为了丰收的喜悦。更何况,就看老子娘时常没个消息,杜爹就猜出来,老爹跟老娘在京城那是乐不思蜀呢。老子娘在京城有芽儿和几个小子照顾,杜爹也不太担心。把话跟杜妈一说,两口子决定干脆把这茬庄稼收了,等种上秋庄稼,他们再去京城,这样也能少麻烦杜二叔。毕竟,杜二叔一家,劳动力也就他们夫妻俩。杜爹和杜妈,就这么一拖二托的,拖到暑假末。拖到暑假末还不算,杜爹觉得自己应该给乖闺女一个大惊喜。谁让这大半年,自己在清河湾牵肠挂肚,可除了宝贝闺女每个礼拜按时写信,自己老子还有几个小子,屁都没响一声。就这么着,杜爹把家里的一切托付给杜二叔。没通知任何人,自己领着媳妇,前扛手提的杀到京城来了。等出了出站口,杜妈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周围比青山县的不知道高多少的高楼大厦,拽拽一个劲往前闯的杜爹,“建国,要不咱们还是给爹娘他们打个电话吧!咱们人生地不熟的,别迷了路!”杜爹身上扛着百十斤的行李,脸不红气不喘。不过,虽然平时杜爹对自己媳妇是言听计从,可这事杜爹有点坚持,“媳妇,打啥电话!地址咱们拿着呢,鼻子底下一张嘴,咱俩大活人还能找不到地方。再说了,芽儿也说了,从火车站到家,有那什么公交车,便利的很!”男人的方向感一向都很强,杜妈看着周围步履匆匆的行人,还没分清东南西北呢,杜爹一手扛着行李,一手拉着媳妇,已经稳稳当当的坐上公交车。下了公交车,凭着超强的方向感再加上鼻子下面那张嘴,杜爹领着媳妇愣是一点岔路没走,顺顺利利的来到四合院门前。不过,到四合院门口,杜爹竟开始胆怯了。莫不是自己走错路,这么齐整这么大的院子真是自己家的?紧紧掩着的大红枣木门,高高的青砖围墙,树枝下时隐时现的屋脊,比起清河湾自家傲视清河湾的五间青砖大瓦房和篱笆墙,绝对是高门大户。杜爹一边犹豫,一边啧啧感慨。把大包小包的行李地上一放,干脆顺着墙沿四下打量起来。这里到底是不是自己家啊?按说爹娘他们这个时候也早该起来了?再说了,在清河湾的时候,谁家早晨起来,不早早的把大门打开?是自己家还好说,顶多被老头子骂两句。这万一要不是自己家,自己要是一敲门,城里人还不得把自己当成坏人?杜妈奈的看着自己男人,这男人也真是,刚才的胆气呢?而杜爹就围着四合院临街的围墙,来回踱步打量。有时候还蹦个高,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