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83节  (第1/3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儒王守仁(大章)    “明公也知道世间有个王守仁?”    王守仁被张华识破真正的身份之后,微微吃惊。    他改名为王知行,盘下长安城一座荒芜的书院,弘扬心学。    陆王心学,陆是陆九渊,而王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对外自称陆九渊的徒弟,所以王守仁的门生以为王守仁是宋人,但实际上王守仁是明朝中期的大儒。    不过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他自称是陆九渊的徒弟,倒也不能说王守仁欺骗了众人。    “看来我猜测的没错,毕竟先生是提出‘知行合一’之人,化名王知行,也不奇怪。”    张华在得知中天阁书院的教书先生名为王知行之后,中天阁书院又夹带私货,传授陆王心学,他心里已经有所猜测。    古华夏,两位心学大儒,陆九渊、王守仁,其思想不仅影响古华夏,而且影响东亚周边国家,对东亚文明的塑造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虽然明清统治者更加认可朱熹的理学,但心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流派。    张华知道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理论。    因此张华看到王知行这个名字,心里已经笃定王知行就是王守仁。    当然,也不排除有王守仁的传人使用王知行这个名字。    于是张华单独留下王守仁,确认其身份。    王守仁不只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还在明朝兵部、刑部、吏部、都察院担任大臣,又率兵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可以说是全能人才。    古华夏能文能武的人不少,但同时还是诸子百家掌门人的人物,可就少之又少了。    王守仁已经成为长安城诸子百家的儒家心学流派的权威。    张华认为此次文举,发掘隐居在长安城的王守仁,才是最大的收获!    王守仁开山立派,已经不是常人的范畴,他的思维也远超常人。    见张华识破他的身份,王守仁也在推断张华的来历。    张华既然知道王守仁和他的理论,那么必定来自于更后面的朝代。    明朝之前的人物,不知道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理论。    “……”    张华和王守仁都在互相观察对方,两人在暗中较劲,看是否能够对上电波。    张华相当好奇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的能力。    有资格被称为集大成者的人物,在诸子百家之中,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比如韩非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韩非子。    这些集大成者,天赋也相当逆天。    如果张华没有记错,心学讲究的是“吾心即是宇宙”,有点唯心主义的意味。    张华率先打破殿内的沉默:“何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守仁淡然答道:“山涧之花,如若不看,便是一片死寂,若看此花,则此花明艳,故存在即被感知,此所谓心外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