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一百七十章 御门听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御门听政 (第3/4页)

刻。此时天还没亮,午门广场上已经是遍布挂着灯笼的轿子和马车了。这些人里中不光是文武百官和宗室王公,还有各家的护卫、仆从,他们也要跟着自己的主人进去,以便随时听令。像和珅自己因为是一品大员,就可以带八个人,其中有六个护卫、两个贴身跟班儿。

    那些提前到的官员们都坐在自己的轿厢里,念念叨叨的背诵着早上要给乾隆汇报的内容。这要是面奏时结结巴巴或者背不上来,轻则受到训斥,重则罚俸丢官。

    和珅的轿子刚一落地,好几个眼尖的官员都凑过来请安、问好、拍马屁。而和珅依旧是笑容满面,一一打着招呼。

    因为是叫大起儿,算上和珅自己,所有在京的大学士都要参加。除了武英殿大学士阿桂仍在西北处理回乱善后事宜,以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蔡新为首,文渊阁大学士嵇璜、东阁大学士伍弥泰,协办大学士梁国治都已经到了。这些人里,除了和珅刚过三十四岁,其他人不是六十多就是七十多了。

    此时的和珅因为甘肃平乱后勤运筹有功,被乾隆封为一等男,又兼着协办大学士、正白旗满洲都统、充清字经馆总裁、吏部尚书并代管户部。至此,羽翼丰满的他已经成为了乾隆朝后期四大势力之一(这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清流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

    和珅笑着和其他四位大学士拱手一一行礼,有说有笑亲切和气如对家人。四位大学士也都知道这位如今正红的发紫,根本不敢得罪,也都起身问好。

    众人聊了一会,又各自想了一会儿事情,天光便开始放亮。于是所有官员在各部堂官和几位大学士的带领下,在午门下的左掖门外按文武分开排队站好。这些人再加上他们自己带的仆人和护卫,长长的队伍一直排了很远。而一众亲王贝勒则站在右掖门外,为首的正是十五阿哥颙琰,他也是带了八个人,身后队伍排的很远。

    辰初时分,随着午门内的大鼓响了七下,左右掖门缓缓开启。一众文武官员在蔡新和阿桂的带领下,从左掖门排队进入;十五阿哥则带着亲王贝勒们则从右掖门进入。

    所有人进入午门后,一路向北穿过太和门,再穿过太和殿广场,进入中左门等候。所有人到达中左门的时候,刚好是辰初一刻。

    这一段的路途听着好像不远,但对于很多七老八十的大学士和长长的队伍来说,想走快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到了中左门后,官员们会在这里稍事休息、整理仪容队伍,然后再次整队前行。

    之后一路向北,穿过保和殿的东侧,进入后左门等候。到了这里,所有官员和王公贵族的护卫、仆人就不能再进去了,必须在后左门外等候;因为过了这里便是御门听政的乾清门广场了。

    值守在后左门的大内侍卫看到官员们都到了,便向乾清门内的皇帝转奏诸臣已到,随即乾隆传谕让官员进奏。于是值日侍卫便随同官员们来到乾清门丹墀的东侧,面朝西排队站好。而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四品官员要站在丹墀西侧,面朝东而立。

    整个乾清门东西开五间(古人管两根柱子中间叫一间,乾清门有六根柱子。)南北开三间,这已经不能说是门了,可以算是一个大客厅。

    至于乾隆的宝座,吃的就设在乾清门正中的丹墀上。宝座后有屏风,座前有一张用来放置奏章的桌案,也叫奏章案。

    待所有人全部站好后,经侍卫转奏,七十三岁的乾隆头戴冬朝冠,内身穿明黄色龙袍,外罩一件黑色圆领貂皮端罩,从屏风后缓缓走出升座,两排太监分列屏风的左右两侧。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从乾清门广场到后左门外,所有人都跪下行礼。

    “平身吧。”乾隆接过太监递来的热**,淡淡的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