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一举两得 (第3/5页)
别过意不去,我以后绝对能把钱挣回来的。你可以告诉大家,无息借款两年为限,专款专用,只能用来搞养殖与建蔬菜大棚上面。” 二哥眉头舒展开来,这次有了meimei的承诺,至少心里有了底气。 婉茹看到二哥终于下定了决心,从手提包里拿出支票本,填写了五千二百万的支票,递给二哥,继续说道:“赶早不赶晚,趁着现在一些土地没有种其他庄稼,尽快行动起来。只要把土地规划整合好,做大棚非常简单,与生产大棚的厂家联系,他们就会送货上门帮着做起来。这些钱,你要找人专门负责发放无息借款的问题。” 二哥接过支票看到上面的确是真金白银作不得假。又还给了meimei,调侃地问道:“你不怕会有人赖账不还吗?” “不怕,真要有人赖账也无所谓,就算我们哥俩交学费了;也可以说,就算我做了慈善。要想做事就不要有那么多顾虑。尽心去做争取成功才是目的。再说,钱是我的,我都不怕,你怕啥?” “好的。支票还是你先拿着。我们召开一次会议,把你的想法传达下去,你也列席,为了增强大家的信心,到时候,你当着市委其他领导的面,再把支票拿出来更合适。” 二哥指着墙上江城市的地图,介绍说:“你看北面是山区,我们与省城隔着这条山脉,相距不过四十公里。我们市有三个县,都是一马平川,有一个最著名的湖是春阳湖,湖水是从黄河里分流出来的。其次还有许多大小湖泊分布在三个县里。” “我过来时也看到了。如果像国外那样机械化种植,就用不了很多人种地。”婉茹看着地图说。 “是,现在已经部分使用机械化作业了,就是耕种与收割时使用,可是因为土地分得比较散,有些农户土地较少就没法利用机械。” “是,要想一次使很多人都富裕起来,那是不可能的,就先用一两个乡镇做试点。如果做好了,就会带动起一大片。明天,我们先去北面看看,就在这条河流的两边建个蔬菜基地。这里有山地,植被也很好,就在这里北面的山区搞养殖基地,这里远离城市与村庄,还能减少污染。” 二哥听后信心倍增,心情也轻松了许多,笑着说:“嗯,很好,与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蔬菜用水多,沿着河流灌溉也方便。” 他本来还想,婉茹出五千万元,对三个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现在只针对一两个乡镇做文章,还是绰绰有余的。 婉茹却盯着地图说:“等蔬菜与养殖两个基地做起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做销售的工作。我的目标就是周边的几个城市,尤其是省城居民多,是最好的市场。打出江城市的蔬菜品牌,尽快把蔬菜批发市场建起来,招揽一些蔬菜贩子过来采购。接下来就是建蔬菜加工厂。” “好的。尽管看着就很难,只要做起来,就越做越有经验。” “没错,我也找人去寻找农技师,春节前后一准能过来。聘请他的钱我来出,你只管把农民们动员起来,头年内先把蔬菜大棚做起来,搞养殖去学习三个月后,才能看看有多少人有能力与胆量来做。养殖也只能春节后了,这个没有季节性,早晚都可以。” 下午,在市委的小会议室里,市委班子成员与选定做大棚的玉泉镇的镇长于成,还有张婉茹都在座。 张市长把整个计划向大家说明后。有些领导听到有人投资五千万元,作为扶持菜农与养殖户的无息借款,一个个喜上眉梢。 尤其是玉泉镇的于镇长。激动地问:“谢谢领导对我们的扶持。我们一定会大力配合。回去,我们就开动员会。两年期的无息借款,菜农最多可以借多少钱?” 张市长指着张婉茹笑着说:“这位是我们的投资商,就让她向大家说明吧。” 张婉茹环视着大家,笑着说:我能过来投资,也是看准了这个项目。大家的疑虑无非就是销售问题。我在这里向你们承诺,在三年内,我会帮着大家销售蔬菜,不但让菜农在批发市场上自由买卖,还会办一个蔬菜加工厂,既能储存,也能加工一些蔬菜。 刚才于镇长提出的问题很好,无息借款的数量,就按大棚的面积计算,也就是说,各家做大棚花的钱数,就是无息借款的钱数。只要大棚做起来了,水管子接进大棚内,剩下的就是菜种和化肥,这两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