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一举两得 (第5/5页)
也不断地向张婉茹介绍着。时不时下车查看,这里就是从黄河改流过来的河道。这条河流经许多乡镇,也流经几个大小湖泊。 二哥说:“我们就是看好了这附近的土地与水资源,而且离城市也不算远。” 唐副市长也笑着说:“我们商量过,把这里的土地都重新规划,都做蔬菜大棚。农技师过来后也方便集中指导,蔬菜也能集中销售还容易管理。” 婉茹点头赞同地说:“可以,既然很快就运来大棚骨架开始安装,那就尽快行动起来,早下种,早受益。蔬菜离不开水,等冬季农闲时尽快在河中磊上一道道水坝,把水截流一部分,就是万一河水断流,存下的水也能让菜农们浇灌蔬菜。” 二哥与唐副市长对视了一眼,心想,她的确有眼光,这条河还真的有断流的时候呢。 唐副市长笑着说:“是,你的建议很好。只把水位控制到一定高度即可,不影响下游的灌溉。其次还可以从春阳湖开闸放水。” 张婉茹问:“你们联系做大棚的厂家,在做大棚的同时,也要尽快安装水管子引入大棚内。我捐出的二百万元,铺设主管道专用。一定告诉农民,时不我待,过去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无息借款是有限的。只有我们的规模足够大,才能使销售渠道更通畅。” 然后大家又来到乡镇最北面山区地带。 唐副市长对张婉茹选在这里作为养殖基地非常满意。 笑着说:“这么一大片地方足够盖上几十家养猪场与养鸡场,养蘑菇大棚的。不但避免了污染还减少噪音。” 张婉茹说道:“你们告诉去学习的人,如果学会回来想自己干的,第一茬猪仔,与盖厂房的钱可以用无息借款。你们也得把水管子接过来,养殖场也需要用水。” 在临近中午时,一行人在返回市区的路上,张婉茹说:“你们还得修路,这也很关键,如果蔬菜不能够及时运出去,那就悲催了。你们还得再找两位开集装箱大货车的司机,春节前,我会在附近几个城市的蔬菜市场租下门头,也会买两辆大货车,让他们把收购上来的蔬菜,往各市场配送。” 下午,省城工地上,纪玉清看到婉茹回来,笑着说:“我们得抓紧时间,看来今年交不了工。还有一个月就要入冬了,首先绿化就做不成。” “那就别着急,急着赶工出现质量问题,到那时就更麻烦。中标的工地如何了?” “每户给了他们两万元,让他们租房子搬出去。有人还嫌钱少。最后涨到两万三千元,算都搬走了。我们必须尽快组织人拆除旧楼。争取头年内挖好地下车库,要不然,每延长一年,就得多付出几百万元租房费。” “我想到了一个小区的名字,叫温馨之家,如何?” “哈哈,我们想的名字叫贵都之家。就叫温馨之家吧。” 张婉茹把这次去江城市与二哥商定的事情与纪玉清讲了一遍。 最后说道:“明天一早,我去王志勇那里。你抽时间带着米工程过去找二哥,就像刚才我说的去办。至于我们过去买地皮盖个小区,和给二哥盖办公楼,职工宿舍小区,就等春节过后,再请爷爷过来给我们先地皮。” “好的。就这么办。你的预制场的地皮选好了吗?” “没有,大体的位置我确定下来了,就在江城市的东面某个地方就可以。你也可以给我选一下。” 纪玉清盯着张婉茹看了足足三分钟,心想,看来为了她二哥还真舍得下本钱,五千万元,两年期,光利息就不是个小数字,再加上捐了二百万元,聘请农技师,交培训费。几百万元就这样打水漂了,还真是个疯婆子。 纪玉清心里也明白,婉茹帮助她二哥,自己还真的不能阻止,再说自己是最大受益者。尽管自己对卖蔬菜实在不怎么感冒,可是也不想给她泼冷水。仔细地想想就释然了,婉茹的格局的确不一般。就说度假村吧,她能提前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安排了工作,就是对村民们的一种牵制。 如今她拿出五千多万元扶持那里的农民发家致富,难道不是为下一步过去发展在做铺垫吗?这个楼盘一年内就搞定,也是需要另辟蹊径再找工程,婉茹这一番cao作,是一举两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