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三章 帝国的崩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帝国的崩溃 (第5/9页)

,后者是其叔伯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王敦为青州刺史。

    动机和目的?隐藏在王衍对二个兄弟的教导中: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渤海)的险要。你俩镇守外地,而我在京师,咱们这就可以称得上狡兔三窟。

    这个安排,虽未达到个人目的,却深深影响了后来偏安南方的东晋的格局。手握重兵的王敦曾一度攻入建康,逼死东晋元帝。琅邪王氏在东晋历史上更是声势显赫,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点后文再叙。

    脱口秀演员王衍被俘,被带到石勒面前。石勒一打量,果然清秀俊朗,风姿儒雅。自认文化rou丝的石勒竟隐隐有些自卑,遂以粉丝的身份,对王衍进行了独家专访。

    经历过血战惊魂场面的王衍,逐渐缓了过来,又恢复了名士风范,一时口若悬河,王石二人相谈甚欢。谈着谈着,王衍有点忘乎所以,忘了自己现在真实的身份,是一个俘虏而不是贵族。

    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遇人嘴别多,见人话少说。王衍若在石勒面前镇静自若,落落大方,慎言慎行,保持名士风范,再加上其对石勒已构不成威胁,保命是没问题的。然而,这一番演讲,讲着讲着就吹上了牛。

    石勒作为羯族人,心眼儿比较实,看王衍吹开了牛,就直接问:晋为何溃败?

    吹牛正上瘾的王衍短暂的一愣,不过名士就是名士,反应极快,得为自己开脱,“我年轻时就淡泊名利,不喜欢参与政事......”。

    这是卖拐还是卖车?忽悠谁?!石勒顿时对王衍的所有尊重感一扫而光,脸色突变:你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怎么能说没参与朝廷政务?现天下大乱,你没有罪过?破坏天下,正是君罪!我在江湖上行走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你这种人!

    痛骂一顿后,石勒令人把王衍押下去。

    石勒对名士王衍的看重,早就令一帮当年一起起家的草根老哥们很吃味儿,如今一看二人聊崩了,参谋孙苌立即建议:王衍毕竟是晋朝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杀了算了。石勒同意,但下令:杀王衍可以,可不能用刀刃。

    最终,与司马越带出的这股流动大军绝大部分被射死、砍死的待遇不同,王衍被推倒的一面墙压死,年55岁。

    临死时,王衍悟到一点治国之道:我们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

    连死的方式都讲究个贵贱高低,中国的面子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不过,从处理王衍的方式可以看出一点,石勒虽是胡人,却对磅礴浩瀚的汉文化很尊崇、很向往,这也影响了他以后的执政思路。

    “担当作为就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我多次讲过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故事,王衍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可谓舌辩滔滔、无人能及。西晋末年,羯族首领石勒起兵进犯洛阳,王衍作为太尉随军前去讨伐,结果兵败被俘。石勒问他西晋溃败的原因,他百般为自己开脱……后来,王衍被石勒派人杀死,王衍临死前哀叹,如果自己平时不是追求虚浮、而是努力做事,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现实中……”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求是》2022年第3期),作者?我们的习总书记。阐幽显微、发人深省。可见,这段史实,并没有随着王衍、司马越等人的过世而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是作为一面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的明镜,高悬在历代执政者的衙署上……

    回过头来再说石勒。石勒消灭司马越的流动大军后,队伍进一步扩充,部队构成主要是三部分:

    一是起家的嫡系,即当年的十八骑、牧人土匪,大将有支雄、呼延莫、王阳、桃豹、逯明、夔安、吴豫等人;

    二是收编的张督和伏利度的部众;

    三是收编的西晋的残兵败将。

    石勒意识到,目前自己手下这帮人打打杀杀还可以,但缺少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智囊,还得从老祖宗写出诸多兵法、国策的汉人们中选。

    此时,一个汉人出现了。

    张宾,字孟孙,赵郡(河北高邑县西南)中丘人,汉族,官二代,父亲张瑶,曾任西晋的中山太守。此人博涉经史,自诩谋略不在老祖宗张良之下,只是没有遇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