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在战斗中成长 (第5/8页)
日军海军司令部大门,与大部队脱离,被日军关闭电动门堵在司令部内。半个小时后,勇士们全部壮烈殉国,令人泪目。 与大部队脱离被围,是最危险的战境,何况是单枪匹马。段末波被俘,鲜卑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被石勒打破。诸将纷纷要求将段末波斩首示众,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 而石勒,现已不是一个动辄喊打喊杀的莽夫,早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辽西鲜卑与我们素无怨仇,只是被王浚所驱使。犯不着为杀掉段末波一人而结怨鲜卑,如果将他放还,鲜卑必将感激我,王浚也就指挥不动他们了(必深德我,不复为浚用矣)。 石勒随即与段氏讲和,答应放还段末波。段疾陆眷感激涕零,更送了马匹和金银作为礼品,与石勒结盟。为表示诚意,石勒特意派侄子石虎去鲜卑军营,与段疾陆眷结拜为兄弟,摇身一变成了人家老叔。同时,在襄国城内大摆宴席,举办送还段末波仪式。 几杯浊酒下肚,本以为难逃一死的段末波情绪一高涨,直接给石勒跪下咣咣连磕数个响头,拜为干爹。 段氏鲜卑内部从此开始分化:段疾陆眷、堂弟段末波倒向石勒,而段疾陆眷的弟弟段匹磾、段文鸯仍然效命于晋朝,听命于姥爷王浚。 万事俱备。313年4月,石勒派侄子石虎率军攻克邺城,终于取得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城市根据地、战略cbd。 其间,在击溃一股流民土匪军时,石勒准备坑杀降卒,偶然间发现俘虏中有个人,极其面熟。仔细查看之下,不禁极为激动,当即下马拉着此人的手,痛哭流涕:今日与君相遇,难道是上天的安排? 此人,正是石勒当年的救命恩公,郭敬。石勒当即下令赦免全部降卒,封郭敬为上将军,将投降的流民拨归他统领。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应报之以涌泉。无论汉人还是胡人,这是人应有的根本的人味儿。这些即将丧命的降卒,也如当年逃命的石勒一样,因郭敬的存在而得以活命。 郭敬,当年救了濒死的石勒,现在又救了这帮将死的降卒,真堪称行走的免死金牌。不知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的名字,创意有没有这个郭敬的影子。 先取襄国,现在又占据了邺城,石勒在河北的根据地日益稳固。此时,他在西晋方面的主要对手,就剩两个了。 幽并二刺史。 前文已有所叙,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刺史刘琨,矛盾重重。王浚不顾国家大局,为与刘琨争夺冀州,杀害刘琨部将刘希。攻破刘希后,王浚打算消除石勒这个日益成长的心腹大患,遂联合段氏鲜卑一同主动进攻。 王浚选择的鲜卑盟友,还是外孙段疾陆眷。但式,段疾陆眷已倒向了石勒,不遵王浚号令。王浚最坚靠的盟友段部鲜卑人开始倒戈,情况不妙。 更不妙的是,幽州一代遇上了旱灾。旱灾和蝗祸,是古代对生产力破坏最大的两大自然灾害。更可怕的是,大旱与蝗灾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因为,干燥的环境更利于蝗虫繁殖生长,而干旱下植物含水量降低,蝗虫要想取得充足的水分就必须使劲吃,导致蛋白质充足、身体更加强健,身体强健了繁殖量就高,吃尽植物后露出的干燥土壤,又为蝗虫提供了越来越广的繁殖空间,就此形成恶性循环。 旱灾、蝗灾、段部鲜卑背叛,再加上王浚为政苛暴,将吏又贪污残忍,内部离心离德,胜利的天平在向石勒倾斜。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毕竟,王浚作为西晋北方第一大军阀,还是有不容忽视的军事实力的。力敌不如智取,石勒询问张宾意见。这位汉人军师把汉典之学翻遍后,帮助石勒制订并执行了分两步走消灭王浚的计划。 第一步,卑而骄之,佚而劳之--《孙子兵法》 石勒派使者携带了大量珍宝财物,并呈送表文,推尊王浚为天子,自愿称臣。王浚混迹江湖多年,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石勒也是一代枭雄,现在怎么突然提出要归顺? 收下礼品,派人去石勒驻地考察。 石勒将强壮的士兵和高头大马统统藏起来,留下些老弱病残和瘦骨嶙峋的劣马,伪装成主力列队给使者检阅。王浚令使者回赠石勒一把白玉柄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