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三章 羯匈火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羯匈火拼 (第3/8页)

蒲州镇西的黄河东岸。此关地处山西、陕西之交通要冲上,南过黄河,可达潼关、西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cbd,必争之地。

    蒲津关也承载着很多美好的文学记忆。唐玄宗曾有诗句云“地险关逾壮”,指的就是蒲津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就在蒲津关的西边。《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也与蒲津关相邻。

    石虎大军若攻克蒲坂关,则可渡过黄河,兵锋直指长安的门户--潼关。

    告急文书如雪片般一封封飞到长安。

    刘曜正在为上次的莫名奇妙的退兵懊悔不已,这次听石虎又来进犯,情绪立即变得不稳定,暴怒之下率军从长安出,渡过黄河,救援蒲坂关。

    在刘曜手下当兵,得随时准备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谁知道。

    石虎得知刘曜率军来救,撤下对蒲坂关的包围,率军来堵截,两军在高侯(山西闻喜县)遭遇。列阵完毕后,两军主帅石虎、刘曜先是阵前互相骂对方的八辈祖宗,情绪酝酿够了,小弟们再冲上来互殴。双方实力相当,一时打得难解难分。

    从此仗可以看出,石虎与刘曜的军事水平均堪忧。二人虽勇,可基本都是不动脑子的蛮干,毫无技术含量可言。

    拿石虎来说,一直都没活学活用毛爷爷军事思想的精髓,即在解放战争中屡试不爽的“围点打援”策略。你围住了蒲坂关,对方来援军,你派人阻击援军也就罢了,干嘛把蒲坂关的围给撤了?

    果不其然,两军厮杀正酣时,石家军背后突然尘土飞扬、铁蹄声四起,原来是蒲坂关守将刘述率军从关内冲出杀了过来。腹背受敌,石虎顿时溃不成军,扔下辎重向朝歌(今河南淇县)逃去。

    有人肯定说我批评石虎同志过了,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石虎撤围蒲坂关,集中兵力对抗来援的刘曜,正是活学活用了毛爷爷军事思想中的“集中优势兵力个个歼灭”不是?

    这完全曲解了毛爷爷军事思想精髓。

    从此战形式来看,石虎兵力是少,共4万余人,而刘曜兵力5万余人,蒲坂关守军千余人。从全世界战例来看,一场大规模群殴,4万对5万根本不算是人员相差悬殊,基本上可称为势均力敌,成败的关键是你的战术布置。

    战术布置决定了士兵战斗力的发挥和意志力的强弱,因为,战场上一旦战术失策,再多的士兵也只能是意志力崩溃而豕突狼奔。而士兵一旦失去组织,就只能被有组织的对方聚而歼之。简而言之,有组织对无组织,就是降维打击。

    巴西球星罗马里奥,身高只有1.68米,这小身板若打架单挑在长人如林的欧美赛场就是挨揍的货。但此子虽人称“独狼”,小禁区之王,赛场打群架却精的很,不再“独”,而是专门趁混乱时带着几个队友(譬如“野兽”埃德蒙多之流),有组织的找落单的对手揍,屡屡得手。

    再以秦赵长平之战为例。秦最终俘虏赵国的士兵有多少?足足40万!而这群庞大但失去战斗意志力的士兵被全部坑杀,后人时常盘算:这40万赵国的士兵如血拼到最后一个人,会杀掉多少秦军?若如此,秦军还会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回过头来再看石虎、刘岳的石梁镇之战。刘岳虽然被围,可也有一万余名士兵,围困他的石虎也不过4万余士兵,如果组织得当,充分利用防御工事,硬拼到底,石虎也不过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绝不会胜的如此轻松。然而,结局却是,刘岳的1万余名士兵全部缴械投降,而被活埋。

    另找个近代的战例,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1947年2月20日开始,至23日结束,解放军仅用3天时间,就把莱芜5万多国民党守军干干净净的尽数歼灭。守军绝大部分是被俘虏的,包括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时任国民党山东省省椅子ma

    兼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的王耀武闻讯后,七窍生烟,桌子拍的山响:5万多人,3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老王的意思是,5万多人血拼到最后一个人,那是怎样强大的一股力量,怎么跟没点卤水的豆腐一样一戳就散呢?

    当下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虽说是现代科技战争,可最终决定胜败的,还是士兵的战斗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既靠师出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