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四章 复仇与裂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复仇与裂变 (第3/7页)

子、汾州刺史尔朱兆自长子发兵,尔朱仲远自徐州发兵,围攻洛阳。关中的尔朱天光此时未动。

    尔朱荣9月被杀,寻仇大军12月才到,仅仅是因为集合大军需要时间吗?一支愤怒的寻仇大军,能有这么磨磨蹭蹭的耐心吗?

    选择3个月后再来,是有原因的。

    洛阳城虽高,但防守主要靠的是黄河天险。黄河上有浮桥,是唯一的通行途径。12月是冬天,冬天黄河水位下降的厉害,不必费劲攻占浮桥,骑兵就可涉水或涉冰通过。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之天时。

    尔朱家族的骑兵借助天时过了黄河,也不代表就一定能轻松攻占洛阳,因为,洛阳城内还有数万禁军。然而,洛阳城内的这些禁军是什么态度?他们分成三派:

    一部分自然是忠于老板孝庄帝的,禁军本身就是皇家的私人保卫部队。

    另一部分,则是支持和同情尔朱家族的。为什么?因为,尔朱荣当年屠杀骑在他们头上拉屎、不把他们列为上品的汉化官员,不但着实给他们出了口恶气,还为他们的职位晋升重新打通了通道。尔朱荣甚至都算是他们的恩人。

    剩下的,都是观望的。

    禁军内部意见不一,若选好带头人,至少观望的一方应站在皇帝这边。环顾洛阳城内,最好的带头人,非一人莫属。

    贺拔胜。

    贺拔兄弟皆万人敌,政见却不一。贺拔岳忠于尔朱氏,贺拔胜则忠于皇室。

    在尔朱荣被杀当夜,尔朱世隆杀出洛阳时,贺拔胜不但没跟随尔朱世隆,反而成功的制止了尔朱荣的部分部下趁机逆袭皇宫的计划,坚定的站在了孝庄帝这边。

    然而,此时的贺拔胜,却背叛孝庄帝,重新投奔尔朱氏了。

    因为,他感受不到信任。

    贺拔胜虽忠于孝庄帝,但毕竟贺拔兄弟与尔朱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洛阳外围交战时,贺拔胜仅被任命为副将,主将是汉族高门子弟郑先护。这个安排对不对?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河阴之变,汉化官员们恨死了尔朱氏,也对怂恿尔朱荣对汉化官员下手的鲜卑武人集团们恨得咬牙切齿。这时,让投降过来的贺拔胜掌管禁军,搁谁那儿心理也过不了关,一是怕,二是恨。主将郑先护,对贺拔胜更无任何好感。

    然而,大敌当前,统一战线工作很重要,不让贺拔胜当主将可以,但也得显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心胸。可郑先护的格局做不到这一点。贺拔胜的军队要进大营驻扎,郑先护坚决不允许,勒令贺拔胜军在营外驻扎。

    夫妻之间分床久了还要闹离婚呢,其中不仅是因为生理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心理的疏远。贺拔胜无奈的摇摇头,重新投向了尔朱家族,加入了尔朱仲远的大军,由一名保皇者变成了复仇联盟中的一员。

    贺拔胜投降了,孝庄帝任用的禁军总管是谁?华山王元鸷。

    这个名字眼熟?对,就是河阴之变时,与尔朱荣一起“高冢俯而观”羯族士兵屠杀汉化官员的那个元鸷。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是尔朱荣的朋友,尔朱氏的友军。

    如此的禁军总管,为何不及时换掉?史书无记载,原因可能是:一是孝庄帝登基时间短,没来得及换自己的人,换急了可能会引起禁军哗变;二是对元鸷抱有幻想,毕竟是皇族,自家人,理应忠于皇室。

    忠于皇室,但不一定忠于你,皇室可是有一大帮子人等着干掉你做皇帝。

    禁军总管都是尔朱氏的同情者,那么,孝庄帝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尔朱兆抓住孝庄帝,先是锁在永宁寺门楼上示众,后又押到晋阳缢死,年仅24岁。孝庄帝与皇后尔朱英娥生的儿子,应该称尔朱兆为堂舅。堂舅?就是亲舅又如何!尔朱兆将这个婴儿当成仇人孝庄帝的孽种,当场摔死。并将堂姐尔朱英娥视为不祥之物,软禁在宫中。

    乱世之下,父子尚且相残,何况这种亲戚关系。尔朱英娥后来又被迫第三次出嫁,嫁给一个枭雄,生下一子,但这个家庭更混蛋,她最终死于拒绝luanlun,这点后叙述。

    尔朱兆擒杀孝庄帝,先是立尔朱荣的妻侄、长广王元晔为帝。531年2月,尔朱世隆又废黜元晔,拥立他们的近亲广陵王元恭,是为魏节闵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