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东西魏对峙 (第3/5页)
伏击战的典范。 小关之战后仅隔不到一年,537年9月,高欢卷土重来,亲率20万大军还击西魏,进军路线:攻蒲津(今陕西大荔朝邑东黄河渡口),进驻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兵锋直指长安。 这种事怎能少得了马槊无双的职业好战分子高敖曹?他作为偏师,率军3万进攻河南。 宇文泰率近万人自恒农(弘农)回师渭水南,征诸州兵迎战。高敖曹进而围攻恒农。 东魏主力部队威胁长安,宇文泰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和兵力,遂主动将战线外移,令士兵在渭水架设浮桥,携带三日粮草,率近万名轻骑兵渡过渭水。 10月初1,宇文泰进至沙苑地区(今陕西华阴县境内),与东魏军仅距60里。 孙子兵法云: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地形是作战的关键,作战前要先仔细审查地形。将领要先把地图看的烂熟,到了现场之后,五十里之内要派兵打前站,看有无敌人的伏兵。之后要亲自勘查地形、记地形、一路打腹稿。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这就是著名的沃尔森法则。大唐李世民大帝就非常重视信息和情报,信息的获得莫过于战前地形勘察,且李世民战前勘察地形一定要亲历亲为,为此不惜多次遇险。洛阳之战,战前李世民到洛阳城外的北邙山,试图俯视观察一下城内情况,只带了500轻骑兵。 早知道你有这个偏好。王世充带一万精骑兵突然出现,将李世民团团包围。 王世充麾下骁骑单雄信冲到李世民马前,马槊已经高高举起,如此势能若一挥而下,世民大帝必然成对穿肠。 千钧一发之际,门神猛将尉迟敬德从旁边大呼跃出,刺倒单雄信,拼死保护李世民杀出重围。这就是后来演艺中的“尉迟恭枣园救主、单鞭夺槊”的原型场景。 地形对作战如此重要,宇文泰这次也对此做足了功课。他勘查发现,沙苑以东有一大片芦苇地,碧波荡漾、野苇森森,绵延足有十里之长,比抗日圣地山东微山湖、河北白洋淀差不了多少,绝好的伏击场所。 宇文泰在此设伏,以部将赵贵、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阵以待。 西道大行台侯景建议高欢:我方兵力多,最好分前后二军相继而进。遇敌时,前军如果胜了,后军可乘胜掩杀支援,前军如果败了,后军则可做预备队支援前军。 侯景文化素质和人品差了些,但军事业务能力没得说,公道的说,这个建议很有见地。而高欢则认为,己方兵力远多于宇文泰,无需如此谨慎,影响了整体进军速度。 初2中午,高欢大军进入宇文泰伏击区。 见西魏迎阵的军队不多,高欢军诸将都想抢头功,未等列阵便争相进攻。 轻敌、队形散乱,作战之大忌。宇文泰当机立断,当即下令全线出击。 李弼、赵贵两路伏兵顿起。李弼的精锐骑兵队横击东魏主力,如同拦腰斩蛇,将高欢大军拦腰截为两段。 阵列突然被截,东魏大军首尾不能相顾,心理从骄矜瞬间跌落为恐慌,开始溃乱。 西魏骠骑大将军于谨又率大军杀到,三路夹攻,大破东魏军,歼8万人,高欢连夜逃往黄河西岸。 诸军慌乱时,侯景难得清醒:大王,宇文泰虽胜,但毕竟兵力少,且现在正是骄胜之兵,给我数万兵马,反击必胜。 高欢刚要分兵,有个人制止了他。 娄昭君,高欢的老婆:侯景此去即使能击败宇文泰,也肯定不会回来了,这小子早就想乘机割据关中了。 高欢与娄昭君是患难夫妻,对其几乎言听计从,故又没采纳侯景的建议。 娄昭君的该言行,现已无法具体评价对与错。但看看侯景的处境,西魏是敌人,在东魏不受待见,投降南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