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_第124章: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 (第1/6页)

    两三点雨坠在地上。

    刘恪驾着驴车,慢慢走着,顺便抬头看了眼天象。

    “看来这大半个月,都是阴雨天。”

    这个天气不利于【六丁神火】的发挥,放火烧山不是很容易。

    不过转念一想,【火烧连营】、【鹿台自焚】,也没那么容易酿成大错,心里就好受多了。

    不一会儿,一行人便来到了田野间。

    交趾国中,种植有大量的水稻、黍、粟等粮食作物。

    黍,亦称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粟,就是小米,也是当今最主要的主食。

    黍和粟有个共同点,就是产量不高,所以交趾国又引种了大量产量不错的水稻。

    由于交趾国种植有大量粮食作物,禾花雀迁徙期间,喜欢在这里逗留。

    因而这禾花雀,成了交趾国的国菜。

    至于为什么不是国鸟,大概是因为太好吃了。

    时入秋季,良田沃野,阡陌纵横。

    田中粟、黍成片垂首。

    空气格外清新,仿佛漫溢着田间每一支稻穗的呼吸。

    不少百姓正在田地里,伏腰割着作物,一片丰收之景。

    俗话说人间辛苦是三农。

    春种、夏耕、秋收,是最为辛劳的三个阶段。

    虽说秋收要做的活儿,其实是最多的,但能看见收获,上缴税赋之后,粮食能自己留着。

    而且这些秋收的百姓,和春种、夏耕基本没啥关系。

    豪族做了春种、夏耕的活儿,他们负责秋收罢了。

    这未尝不是一种牛头人。

    想着想着,他们心里便觉得刺激,更是激动起来,这不是白赚么?

    于是也就不是那么累了,人人脸上都是笑容,手上的动作,也就更勤快了。

    刘恪与御前侍卫们,走于田间小道之中,望着眼前这片一望无际的良田,一脸欢喜之色。

    不用抢收,也不缺粮咯!

    他四下张望一番,问道:

    “典褚将军之前向朕请求,要去地里帮着百姓们秋收。”

    “他人现在在哪儿呢?”

    众人也四处张望,寻找典褚的身影。

    按理来说,这庞然巨物,应该比陈伏甲更好找才是。

    找了一会儿,只见农田中忽而立起一尊铁塔,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体积,是典褚没错了。

    典褚听见这边的动静,便走了过来,用挂在肩上的麻布,抹了把额上的汗水,粗着嗓子道:

    “陛下,大丰收!”

    刘恪寻声望去,只见典褚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身农人套装。

    他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腋下还夹着数捆粟杆。

    给人一种老农灭霸的既视感。

    能找着这个尺寸的全身装备,还真挺不容易。

    典褚从田里一路走来,虎虎生风。

    他走到驴车近处,忽的停下脚步,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看了眼地上,便俯首捡起几粒,不止是何人所遗落的粟粒。

    这粟粒,在他那足有常人脑袋大小的巨掌中,显得相当渺小。

    但典褚却视若珍宝,放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憨憨笑着,带着几分喜意,朝着刘恪道:

    “陛下,粟粒饱满,交趾今年,应该是丰年!”

    化成雨凑上前,端详半天,也是兴奋道:

    “这粟粒的品质着实不错!”

    “陛下,这趟交趾之行,确实是来对了!”

    “交趾的水土,只怕称得上是天下一等,相当富饶!”

    化成雨和典褚都是平民出身,干的来农活。

    从区区一颗粟粒中,就已经看出了交趾的富庶。

    刘恪自然是连连点头,废话,不富我打他干嘛呀?

    典褚这时又扬了扬腋下的粟杆,道:

    “陛下,这些收割后的粟杆,也不能浪费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