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赈灾赈的是什么? (第2/3页)
口气,“看来李长安是查不出什么来了。” “是啊,距离重审还剩两天,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查到关键人证和物证?” 单衍文点点头,“如果张卫民的案子无法定罪,最后落在我们头上的,不过只是贪墨赈灾银粮而已。” “再怎么判罚,也不可能是杀无赦。” 此话一出,院子里的其他人脸上不禁露出了笑意。 “但既然案子还未尘埃落定,你我终究不能完全放松。” 单衍文看向在场众人, “剩下的两天,诸位有什么手段,还是要用出来,决不能出问题。” “多找一个人来保我们,我们就越安全。” “只要案子一结束,就算李长安想再对我们动手,都没有机会了。” 其余诸人纷纷点头,“不错,案子一结束,李长安再想杀我们,那就是无故斩杀朝廷命官,必死无疑!” 县衙, 镇抚司的主事和司务们陆续回来,嘴里啃着馒头,开始整理白天在田地里搜集过来的情况。 今天李长安虽然没有命令,但之前早已形成了习惯,晚上必定会查阅当日卷宗。 马虎不得。 薛世清草草吃完馒头,就开始埋首桌案。 这时,旁边的一个司务小声问道,“你们说参议大人的那个案子,能不能查出眉目来?” “堂堂三品大儒,还有大理寺左少卿,就专门守在这里,等着重审这个案子。” “咱们这位参议大人,面子可真是不小。” 另外一个主事压低声音点点头,“何止面子不小?简直是要通天。” “昨日那场面,我们哪个不是心惊rou跳?” “可参议大人却硬要对着来,偏偏还一点事都没有。” “要是换成我们,恐怕早就被那位三品大儒拍飞了。” 房间里的几个人纷纷点头。 薛世清左边的那个司务开口道, “我看八成是查不出来。” “张县令死了那么久,哪里还能留下什么证物?” “要我说,参议大人为什么偏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老老实实赈灾不就行了吗?” …… 薛世清去送卷宗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转述给了李长安。 李长安看着堆在面前的卷宗,笑着问道,“这是薛司务的问题,还是大家的疑惑?” 薛世清恭敬说道,“参议大人,下官也有这样的疑问。” 李长安翻开卷宗,“薛司务认为,我们赈灾是为了什么?” 薛世清微微一愣,而后答道,“启禀参议大人,赈灾必然是为了让民力得到恢复,让百姓能够活下来。” “只有这样,南方三府的气运才能稳固,大晋的国运才能稳固。” 李长安点点头,“说的不错,民力要恢复,百姓要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