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回 凤姐山庄求赐名,晴雯七夕思故乡 (第2/2页)
那个假尼姑——妙玉还有佛性。嫂子求你给我们大姐儿赐个名儿吧,压压她这生辰的毒性。” “二嫂子,我才多大年纪,能起得出什么好名字?” 晴雯笑道,“依我说,大姐儿的名字,得需要个贫苦且高寿的老人家给她取才好。 贫苦人家起的名,不会太贵重。人都说贱名好养活,想来是有道理的。再者找个高寿的老人家,恰好可以借借她的寿。我想这样必能保大姐儿日后‘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给大姐儿起名的事,晴雯推辞了。 不是她做不到,而是她不能做。 原著中,给大姐儿起名的是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晴雯可不想抢了她的功劳。 也许,这就是刘姥姥和大姐儿的缘分,日后大姐儿落难时,刘姥姥才能救得了她。 在这个处处讲究因果的世界,这样一桩上天促就的因果,林晴雯岂能破坏? “哪来的贫苦老人家,咱们家几时才能来一个贫苦的老人家?”凤姐蹙眉道。 “二嫂子且不用着急,该来的时候她自会来的。”晴雯道。 晴雯说的恳切,凤姐看着她,眼神里有些疑惑又有些安心。 …… 及至到了申正时分,宝钗、黛玉、湘云和迎、探、惜三姐妹,相继而来。 每个人都只带着一个最亲近的丫头,手里拿着或是一把青菜,或是一小包麦粉,又或是一小块rou。 林晴雯笑看着她们,眼里泪花闪闪。 前世,她的家乡有一个风俗,每到七夕节的时候,七个相好的姐妹会一起集面集菜包饺子。 将一枚铜钱、一根针、一个大枣包进三个饺子里。 传说吃到钱的人有福,吃到针的人手巧,吃到枣子的人早婚。 如今,大观园里正巧有七位姑娘,彼此相处也十分融洽。 林晴雯就想要重温前世的热闹与温馨,过个那样的乞巧节。 面板、菜刀、擀面杖,凸碧山庄都很齐全,不需要另去找地方。 郑嬷嬷和丫鬟们拿了面、菜、rou等下去准备,和面、切菜、剁rou,晴雯和姐妹们坐着吃巧果、喝茶、说话。 面和馅准备好,郑嬷嬷等人端过来便退了出去,她们在外间屋里另有一份。 宝黛等人各自洗了手,挽了袖子过来包饺子。 吃不吃饺子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好朋友一起动手包饺子的过程。 晴雯取出自己和小红、佳蕙的围裙,给她们一人穿上一条,看着还真像正经八百的厨娘模样。 只可惜,包饺子不是吟诗作赋、弹琴下棋,也不是做针线。 这群大家小姐一个个围裙穿得挺规范、挺漂亮,拿起晴雯擀的饺子皮,却哆哆嗦嗦,手忙脚乱。 包的那饺子站都站不住,偶或有个站住的,也是丑得辣眼睛。 “林jiejie,你不是号称又会做针线,又会裁剪的第一巧手吗?怎么你包的饺子趴在那,好像一只扁肚皮的癞蛤蟆?” 史湘云指着黛玉刚刚放到盖帘上的饺子,笑得前仰后合。 /129/129164/32075201.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