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尊法王到来【求订】 (第2/4页)
叹,面色一正冲着申不疑沉声喝道:“申参议,王某才是这大军主帅,你虽有参议之权,但是最终如何决定还是由王某来做决断,如今本官主意已定,申参议只需从旁听令便是。” 申不疑没想到就连王阳明都对他这般的不客气,面色微微一变,看了在场众人一眼,深吸一口气冲着王阳明拱了拱手道:“既如此,下官遵命。” 没再理会申不疑,王阳明正色道:“后撤什么的不用再提,就如曹总兵所言,大军的对峙,任何一方一旦后撤,极有可能会一番一连串的变故。” 目光落在李桓身上,王阳明开口道:“李桓听令。” 李桓豁然起身,上前一步道:“末将在。” 王阳明看着李桓缓缓道:“威武大将军李桓率领两万精骑前往卢家堡,随时准备从侧翼突袭鞑靼大营。” 李桓当即躬身一礼道:“末将领命。” 随即王阳明又沉声道:“曹雄、赵申、邓常听令。” 顿时三名将领齐齐站了出来。 看着三人,王阳明缓缓道:“曹雄为主将,赵申、邓常为副,领兵三万,联合三边总督杨一清所部,猛攻鞑靼侧翼。” 杨一清所部足有五万余精锐,而同其对峙的不过是鞑靼三万精骑而已,现在王阳明又调派曹雄率领三万兵马与杨一清合兵一处,显然是要将那三万鞑靼大军给吃掉。 曹雄眼睛一亮,带着几分兴奋道:“末将领命,定不负大帅所望,若是不能灭了那鞑靼一部,末将愿受大帅责罚。” 王阳明含笑道:“有曹将军同杨总督合力,区区鞑靼三万兵马自是不成问题。” 其余将领一个个望眼欲穿的看着王阳明,河南总兵齐镇当先站出来请战道:“大帅,末将等也愿领命杀贼。” 王阳明看着一众人哈哈大笑道:“诸位便随本帅拔营起兵,步步为营逼近鞑靼大营,逼其出营与我等一战。” 众人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终于要同鞑靼开战了,他们早就憋着一股子劲了。 先前他们只听说鞑靼人极为厉害,乃是大明之心腹大患,本以为鞑靼人生的三头六臂,真的非常厉害呢。 结果率军赶来之后却听到李桓率领麾下万余兵马,连战连胜,愣是歼灭鞑靼两万余人。 李桓的大胜可谓是大大的振奋了大明将士的军心士气,但是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让不少军中将领生出了几分骄纵以及轻视鞑靼人的心思来。 不过总体而言,这种变化也不能说全然没有好处,至少一扫军中对鞑靼人的畏惧之心,至于说轻视鞑靼人,那又当别论了,至少比起对鞑靼心怀畏惧要强出许多。 王阳明排兵布阵并没有什么奇谋诡计,显然是要以堂堂正正之师迎战鞑靼人。 其实这也在意料之中,涉及数十万大军,双方那么多的兵马,单单靠奇谋诡计很难决定一场大战的输赢。 王阳明摆明了就是要靠着人多势众平推,仗着人多势众,哪怕是同鞑靼人兑子,最终扛不住的也指挥使鞑靼一方。 人多有人多的打法,人少有人少的打法,数十万大军在手,王阳明几乎是本能的便选择以堂堂正正只是横推鞑靼人。 有人说这种战法不是换个人就能行吗,真要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真当数十万大军的调度是谁都能够掌控的啊,没有那般的能力,别说是数十万大军如臂指使了,就算是几千人的兵马都会搞得一团糟。 随着一众人各自带着兴奋散去,大帐之中只剩下了王阳明还有李桓二人。 就在李桓准备离去的时候,王阳明手中一个锦囊飞出,李桓下意识的将之握住,诧异的看着那锦囊。 回神过来,李桓用一种古怪的目光看着王阳明道:“大都督这是何意?” 王阳明嘴角挂着笑意道:“大将军率军开拔,行至盘山岭打开此锦囊便知。” 李桓显然是没想到王阳明竟然还和他玩起了锦囊妙计这一套,忍不住大笑起来,不过李桓随即将锦囊收了起来,冲着王阳明拱手道:“大都督保重。” 王阳明看着李桓的身影走出帅帐,轻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