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教育和泥砖房(求订阅20/35) (第2/6页)
跨院改造成为适合的产房,需要动的地方不多。只要在预产期之前,确认一下胎位是否正常,丁秋楠的身体状况等。没有太大意外的话,在家里卸货,问题不大。不过,到时候还得在小跨院准备一辆板车。希望用不上吧。转过天,养精蓄锐的一家人去了八达岭这边爬长城。除了苏茹芸、丁秋楠她们只在附近逛了逛,周济民带着四小只和老丈人去爬了一个上午。国庆过后,就是重阳节了。到时候还得出来爬一爬山,登高望远。这样的户外活动,很适合一家人的活动。丁秋楠这个大肚婆更加需要这样的锻炼。不过,下长城的时候,大家都叫苦连天。肌rou酸痛的感觉,有些难受。来到地面跟丁秋楠她们汇合之后,休息了半个小时,才搭乘汽车回了城里。国庆很快过去了,生活还得继续。丁秋楠也要继续回医院上班,只不过她现在都是负责一些简单轻松的活。周济民则是拿着论文,回了北大。黄家村,田地里头。今天是休息的时间,周济民带着四小只和丁秋楠。来这里不是欣赏秋天的绝美景色,而是帮黄小花一家干活的。还是自带粮食的那种。“大哥,我可以休息一下吗?”满头大汗的小金鱼,今天也是累的想睡觉。连凑上前来,想要她帮忙按摩的旺财,她都懒得搭理。“嗯,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周济民抬头看了看天,秋老虎多少还是有些厉害的。但也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的。获得休息许可的小金鱼,直接倒在树荫下。十分狗腿的大黄,赶紧过来当枕头。嗅着泥土和草的芬芳,小金鱼几乎是秒入梦乡。看到她的小模样,周济民也乐了。周淑晴她们三小只,也累得够呛。听到大哥喊话,也不含湖,直接跑过来歇息了。现在是十月份,正是冬小麦的播种时间。黄家村里很忙,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要干活。偏偏黄小花需要盖房子,可真不凑巧。本来不着急的,可泥砖还没脱够,地基用的石头也不够。所以,黄小花不急才怪。前几天,周济民回北大交了一篇论文之后,就来黄家村看了看。得知她家这事后,便说帮她们家赚公分。公分这活,都是有大概的定量,偷懒不了的。之所以没接手盖房子的事,还不是黄小花死活不乐意。小麦播种相对简单,可搬运石头、脱泥砖这样的活,一般人还真不行。田间地头,周济民看了看四周。其他村民还在奋力播种,他只好帮四小只赶了赶进度。可不能落后太多呀。忙碌了半天,中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去了。周济民也领着四小只和丁秋楠回了黄小花家的茅草屋。今天他带了不少食物过来,基本上都是熟食,热一热就可以了。虽是如此,可黄小花家里的锅不够啊。没办法,只能多来两次了。“累不累?”一屁股坐在周淑晴旁边,周济民扒了一口米饭,问道。她都累的不想说话了,要不是太饿,她也不想吃饭了呢。所以,只是给了她大哥一个白眼:我都这模样了,您还问?周济民却笑了,“你之前还跟我说,你想要下乡干农活,现在呢?”又是一阵沉默,只有咀嚼食物的声音。“如果你真下乡了,以后的生活,天天这样。”“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干不完的农活。”“你可能会问,不还有农闲的时候吗?”此时的周淑晴也抬头,送来一个疑惑的眼神:对啊,农闲不是挺好的吗?“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农闲这种说法。”周济民摇头,接着继续说道。例如挖沟渠、牲畜饲养等,只有干不完的农活,怎么可能有农闲?就像黄家村,前段时间刚收完大梨子,还要担去卖。这才过多久?马上就要播种冬小麦,播种之前,不得翻田犁地?所以,看似是农闲,实际上,细算下来,全是活。“还要,你知道公分值多少钱吗?”摇头!“不值钱!”周济民的声音,很冷冰冰。“一个成年人的劳动力,出工一天,也就是十个公分左右。”“每半个月进行结算,公分多,分得粮食就多。”“生产社里把夏秋两季收获的粮食收成分为两份,三成上交国家,也叫爱国粮,剩余的七成,由集体分配。”“黄家村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每家每户,每半个月分到的粮食,还不如你一个人半月的粮食呢。”周淑晴一听,直接傻眼。她每月吃多少,自己心里都有底。一是每顿饭吃了多少粮食,多少rou和素菜,这些都是可以看出个大概的。毕竟她也知道物价的大致情况,又喜欢计算这些。所以,她半个月吃的粮食,大概是八斤面粉或者大米,二十斤rou和十五斤的菜,油和盐等忽略不计。换算成钱的话,大概是8.04元,菜没计算在内。因为菜是可以自己种的。所以,一个几口之家,只能分到8元钱的粮食,这怎么活?看她吃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