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有个家_第二百一十二章,海参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海参崴 (第3/8页)

>
    如果换成是涡扇发动机则不同,轻轻松松可以执行上万公里的超远距离航行。

    其实,这也是导弹飞行器、航天飞机飞行器等的研究方向之一。

    “周同志,我们何尝不知道这些呢?”

    林跃满脸苦笑,落寞地说道。

    涡扇发动机优点是推力大、推进效率高、噪音低、燃油消耗率低,飞机航程远。

    但是缺点同样令人绝望,那就是风扇直径大,迎风面积大,因而阻力大,发动机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

    是的,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

    光是这两个缺点,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

    内地差到极点的工业基础,能成功彷制外国的涡浆飞机,已经十分不错,何况还能自研涡浆发动机呢。

    虽说这种自研,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彷制,并非百分之百自我研发。

    但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跃升了。

    然而,涡扇发动机,这种在国外也是新兴的高科技,都还没怎么掌握,内地如何超越外国,实现自研呢?

    “林教授,理论上来说,这种发动机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有落地而已.....”

    周济民自然知道涡扇发动机是未来的趋势,并且外国也已经开始发力了。

    内地是起步晚,但起步晚,不代表就要一直落后于人啊。

    奋起直追正当时呢,只要跨越了这一步,未来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就会少了一项。

    很快,两人驱车来到了哈工大。

    由于都是科研工作者,所以不讲究形式主义那一套,直接找到招待所,办理好了入住,放下行李后,就直奔实验室了。

    实验室里头,周济民见到了好几位老教授,他们都是航发动机的先行者。

    一番交流下来之后,周济民不由感慨万千。

    要不是由于起风了,内地这些科学家,肯定可以力挽狂澜。

    改开之后,由于风的关系,当时很多人还是被束缚住双手双脚,更别说科研工作者了。

    因此,内地落后,被外国卡脖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仔细想想,后世的时候,内地在全面落后的情况下,依然成功走出了一个内地制造的路子。

    别说什么内地制造技术低端、赚不了钱等等,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制造实力才是最符合当时国情的路子,并且也给未来向上游发展提供了方向。

    “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些人。”

    可他刚想到这一点,就不由摇摇头,难啊。

    有些人想要作死的话,他能拦得住吗?

    再说了,哈工大这边离京城那么远,他怎么保?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此时,大家对于周济民提出的涡扇发动机这个观点,不说嗤之以鼻,起码是不屑一顾的。

    为毛?

    没必要!

    并非他们短视,而是要考虑现如今内地实际情况。

    涡浆发动机就已经足够了,毕竟要上万公里的航程,基本上都是飞国外了。

    而在国内的话,只需要在其中几个中转机场进行中转就可以了。

    没必要搞那么麻烦。

    再说了,涡浆发动机的油耗是真的低,不选它选谁?

    而涡扇发动机,听周济民介绍完之后,有人就提出了两个问题。

    “技术难度那么大,谁来搞掂设计图纸?国内又有哪家工厂符合零配件的生产要求?”

    要知道涡扇发动机实际上就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后方再增加了1-2级低压(低速)涡轮,这些涡轮带动一定数量的风扇,消耗掉一部分涡喷发动机(核心机)的燃气排气动能,从而进一步降低燃气排出速度。

    风扇吸入的气流一部分如普通喷气发动机一样,送进压气机(术语称“内涵道”),另一部分则直接从涡喷发动机壳外围向外排出(“外涵道”)。

    因此,涡扇发动机的燃气能量被分派到了风扇和燃烧室分别产生的两种排气气流上。

    这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