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高仿金砖  (第1/2页)
    陈文哲对陶教授的热情,也算习以为常。    走过去,直接上手!    转心瓶烧制困难,能够烧成一件,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先是仔细查看,看有没有变形,没有变形就是成功。    接着是外瓶、内瓶,能摸到的,全部摸了一遍。    一边摸,一边看,也在一边惊叹!    转心瓶是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的观赏用瓶。    这种瓷器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乾隆时期,除生产转心瓶外,还生产转体瓶。    二者的差别也很明显,内瓶可以转动的为转心瓶,外瓶可以转动的为转体瓶。    由于内外瓶分体,所以在烧造时,采用分体单烧的办法,这样内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铆处为素胎。    还有,瓶体须三部分分别烧绘,在工艺过程中,各部位的收缩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组装、粘接、补彩后出现纰漏。    可以说,想要烧制成功一件转心瓶,问题一大堆,而且都需要极力避免。    这样的东西,烧制出任何一件,都是极为困难的,所以,陈文哲看的很认真。    器型、花色、厚薄、均匀、内外瓶是不是协调,连接的怎么样,有没有哪边变形,都需要注意到。    这些只要细心,加上足够的天赋,鉴定起来并不难。    看了好一会儿,感觉整个转心瓶规规整整,没有任何问题。    陈文哲松了口气:“没问题!”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太过规整了,也就是说匠气太重,跟清宫之中的那些匠师的随手之作,没法比啊!”    陶艺匀摇头表示不满,仿的就是仿的,匠气太重。    不管是刻画,还是器型,都太过拘谨,没有大师之作的那种随意。    清宫匠师做得多,手工纯属无比,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很随意。    但是,随意并不意味着大意,人家的随意之作,就是大巧不工。    相比起来,刻意模仿的东西,看着就太过工整。    这就跟现代的机器工一样,太过刻意,显得不太自然。    这些原来陈文哲自然看不出来,但是有了基础做旧术,他也就有了点鉴赏水平。    “普普通通,还算可以看,但是拿不出手!”    “教授,这种瓶子,您打算怎么处理?”    看着眼前的转心瓶,陈文哲心中痒痒。    这种高水平的瓷器,就算不是精品,也十分难得。    “捐给学校的慈善基金会,他们会拍卖出去,获得的款项,用来救灾!”    “呃,这只瓶子能值多少钱?”    “三千到一万吧!”陶艺匀再次叹息。    这转心瓶,真不容易烧制,里面的技术难点,实在是太多了。    他就算是仿制的最简单的转心瓶,也只能得到一些普品!    再次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大问题,这肯定算是一件高仿,这样的瓶子很适合做旧。    再说,出自陶教授之手的瓷器,可不多见。    遇到了就是机会,陈文哲自然不想放过。    “陶教授,我出四万买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