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6章 各有谋算(37) (第1/2页)
第626章各有谋算(37) 鲍信,字允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 鲍信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宽厚爱人,沉着刚毅,很有谋略,在当地的名声可不小,慢慢传入到朝堂。 中平元年(184年),鲍信受大将军何进所征辟,就任骑都尉,并受命回乡招募兵卒。 鲍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归途中到达成皋时,何进已经死于政变。 鲍信赶回洛阳时,董卓已经进京。 他自己的兵力不够,当时中军校尉袁绍诛杀宦官,掌管了西园新军,鲍信劝袁绍出兵除掉董卓。 但袁绍害怕董卓的西凉骑兵,没有同意,鲍信对袁绍非常失望。 鲍信预见天下必将大乱,就领兵回到家乡早做准备,他大肆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征兵近两万余人,想要乘势而起。 鲍信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他自己的职位也不高,想要成为一方霸主,困难可不是一般的大。 刚开始,鲍信是准备用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做靠山。 但因为袁绍拒绝他除掉董卓的建议,鲍信失望之下,转而结好名声仅次于袁绍的曹cao。 为了取得曹cao的认可,鲍信可谓不遗余力。 在讨伐董卓时,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袁绍等人不敢贸然进军。 鲍信作为十八路诸侯之一,跟随曹cao进兵荥阳汴水,与董卓部将徐荣激战一天,曹cao、鲍信负伤,鲍信之弟鲍韬战死。 联军占据洛阳以后,联盟破裂,鲍信劝戒曹cao静观其变,他也回到齐北埋头发展。 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鲍信主动领兵辅助刺史刘岱,被刘岱任命为副手。 但刘岱不通军略,不听鲍信的劝阻,贸然领军出战,兵败战死。 鲍信主动辅佐刘岱,并不是真心为了刘岱。 他无非是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并增加自己的威望,以后就有机会再取代刘岱。 刘岱在战场上意外身亡,鲍信自己并没有建立威信和立下功劳,很难服众,统领兖州的时期还不成熟。 那时候,兖州刺史刘岱对整个兖州的掌控力并不强,所属陈留、东郡、东平(国)、任城(国)、泰山、济北(国)、山阳、济阴八郡各有后台,分属不同势力。 东郡归属曹cao。 山阳国归属袁遗(袁绍从兄)。 陈留国归属张邈,与曹cao友善、与袁绍不睦。 泰山郡归属王匡。 济北国归属鲍信。 济阴郡归属吴资,因为与徐州交界,吴资暗中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谦。 任城国相郑遂、控制东平的刺史刘岱被杀,任城、东平国两郡无主。 鲍信只是八郡的掌控者之一,虽然是刘岱的副手,但他知道凭自己的出身和资历,是无法掌控整个兖州的。 退而求其次,早就想与曹cao交好的鲍信,便与陈宫一起,迎立曹cao为兖州牧。 所以,鲍信迎接曹cao为兖州牧,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与曹cao两人私下里达成了秘密协议: 曹cao入主兖州以后,可以全盘接受刘岱留下的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