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矛盾 (第1/2页)
也难怪“谅解案”会能引起干部们这么大的反响。 在此之前,虽说顽军与八路军面和心不和,但终归还是表面上与八路军合作共同抗战。 但一旦“谅解案”达成,就意味着鬼子与顽军就事实上停战,于是鬼子就能腾出手来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甚至顽军到时还会明里暗里帮助鬼子封锁绞杀八路军。 这对八路军而言显然不是好事。 不过想了想,王学新又觉得这谅解案的确有达成的环境。 因此,在众人议论纷纷时,王学新就分析道:“政委,我认为鬼子和顽军达成这谅解案不过是权宜之计,咱们别把这事太放心上!” “怎么说?”赵刚皱着眉头问。 这可不算是小事,这消息传开后已经轰动全国,很可能会将八路军这段时间取得的胜利付之一炬从而彻底改变原本向好的抗战形势……小东北居然对此不屑一顾。 “政委!”王学新回答:“顽军方面从始至终都试图与鬼子讲和,这是天下共知的,问题是鬼子一直不太愿意。” 这一点毫无疑问。 原因很简单,坐镇重庆指挥的那位是从鬼子那留学回来的,他很清楚鬼子军队的实力,当然也清楚华夏军队的实力。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对这场战争不抱希望,这也是他一直到现在还不对鬼子宣战的原因之一。 他所有的策略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因此什么“空间换时间”、“花园口决堤”,甚至是现在的“谅解案”其实都是在拖时间。 他总是寄希望于通过国际上的舆论和压力使鬼子最终放弃侵略华夏。 这有些天真了,因为政治上有句话,叫做“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是永远也得不到的。 但现在形势却有些变化。 “政委!”王学新说:“现在的情况是鬼子将兵力集中在东北准备对付毛熊,而我们又拿下了中条山威到鬼子黄河防线,于是鬼子也希望跟顽军那边先缓一缓……” 赵刚听着就“哦”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这可能的确是鬼子的权宜之计!” 张大彪恨恨的骂了声:“他娘的,这么说……还是咱们把鬼子给逼到‘谅解案’上去的?” 这话的逻辑是:八路军要是没有拿下中条山,鬼子也就没那么着急,鬼子一着急……这原本签不了的“谅解案”现在就能签了。 李云龙凶巴巴的反对道:“那还能有啥办法?难道咱们还放着中条山放着运城不打了?那鬼子用‘谅解案’威胁咱,咱是不是还得投降啊?” 张大彪苦着脸回答:“团长,我不是那意思……” 孙铭打断了两人的争论,起身说道:“五营长,即便这是鬼子的权宜之计,现实的问题就是我军将会因为这个‘谅解案’而陷入被动。比如眼前我军就无法夹击黄河北岸的鬼子,而鬼子有可能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