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造反实录_第三百七十八章 满朝文武皆叛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八章 满朝文武皆叛贼 (第2/3页)

  “这次江南大战,清廷抽调的士兵多是从河南和山东等地来的。这两个地方又是此次大旱的重灾区,民乱四起,盗贼蜂拥,当地的官府光是平乱就已经焦头烂额了。若是我军打过去,可以预见将会势如破竹。康熙若是还想从这两省抓壮丁,筹粮草,那只会激起百姓更猛烈的反抗。”

    “河北是京畿之地,但同样遭受大旱。康熙为了守卫京城,也从河北抽调了许多百姓编练新军。编练新军就要花钱,康熙只能加税,河北百姓苦不堪言,早都民怨沸腾了。某种程度上,康熙现在可能最怕的不是我们,反而是京畿之地的这些心怀怨恨的百姓,担心重演当年的崇祯旧事。”

    当年大明就是被一个失去了工作的驿卒带着一群失去土地的农民给埋葬的。

    康熙如果再不顾民生的抓壮丁,加征各种赋税,恐怕楚军还没打到京城下,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先把京城给围了。

    虽然目前看起来北方还没有诞生一个如同李自成张献忠那般的人物,但是其中涌现出了许多厉害人物。

    这些厉害人物手下多的近万,少的也有两三千,四处袭击官府,抢夺富人,甚至还周济穷人,搅动着北方风云,让清廷心惊胆战。

    这些人其中大多数都跟楚国有着各种联系,说白了就是楚国在背后支持,包括派遣精干人手充当骨干,帮助他们训练士兵,提供武器装备甚至情报支持。

    甚至有些义军的首领本身就是楚国军方派出去的人。

    支持义军用来在背后牵制清军这一套,楚国现在已经玩的非常娴熟,其中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流程。

    至于说那些不听话的义军首领,或者私心太重或者戕害百姓的人,殿前司安排的人也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干掉他,换上更容易控制的人上去。

    不夸张的说,只要沈墨一声令下,在山东河南乃至河北之地,短时间内就能聚集几十万人马来。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沈墨不会这么做的,毕竟这些义军良莠不齐,派系不一,动机不一,用来在背后牵制清军效果不错,但是如果真的用来战场对阵,那就不够看了。

    但是这种威胁是真实存在的,康熙自然不愿意看到京城被这些乱民义军包围的场景。

    京城,乾清宫,康熙面色如水,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群臣,一言不发。

    下面则是包括明珠和索额图在内的一干心腹大臣。

    江南大战的消息已经到了京城,所有人都知道大清已经失去了江南江北。

    不仅如此,稍微有点眼力的人都看得出来京城也即将面临楚军的威胁。

    太子被俘,裕亲王福全暴毙,恭亲王常宁下落不明,二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江浙富庶之地,大清的钱粮基地尽数落于楚国手中。

    一个个惊人的消息犹如长空霹雳,劈的满清君臣焦头烂额,惊慌失措。

    不过看着面沉如水,依然保持冷静的康熙,臣子们也是心中稍安,皇上果然是经历过大风浪的,这时候了还能如此镇定。

    可是明珠和索额图这两位康熙从小一起长大的心腹,心中却跟明镜似的。

    皇上虽然看起来很平静,但是那愈加苍白的脸色,眼睛之中布满的血丝,甚至还有些红肿的眼眶,无一不在表明皇帝的内心此时并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静。

    尤其是太子胤礽的被俘,其实对皇上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虽然康熙经常大骂太子狂妄薄情,骄横自大,但是毕竟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是从一岁多就封为太子的嫡子,对这个儿子从小就寄予厚望,用心培养。

    这次让他去江南挂帅,也是顶着群臣的劝谏强行攽下的旨意。

    当初就连老祖宗都反对的,可是康熙依然一意孤行。

    可是,万万没想到却就将他葬送在了江南。

    虽然说没有死,只是被楚军俘虏,可是这样的皇太子落在楚军手中,那比死了还要严重的多。

    君不见当初被瓦剌俘虏的叫门皇帝是如何被驱使的,瓦剌人能这么干,沈墨自然也能这么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