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_第一百九十七章 巧立名目不是统治者的拿手好戏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巧立名目不是统治者的拿手好戏么 (第3/4页)

    苏璟此言一出,朱标立刻点头道:“没错,正如苏师所言。”

    对于苏璟一语道破,朱标没有丝毫的疑惑。

    这才是他的老师,这点小事能看透不是理所当然的。

    苏璟看着朱标道:“我也不问你这是谁说的了,估计是个大明朝堂的大人物,就单说这个事情吧。”

    对于朱标是如何将这件事尝试推行的,找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苏璟都没有多问,知道朱标家世不简单就够了。

    “还请苏师指教。”

    朱标认真的听着,生怕漏掉一点细节。

    苏璟淡淡道:“其实这说的也是实话,按照大明目前的状况来说,国库肯定是不充盈的,想要搞基建,还要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钱粮是必须的。”

    “但真的就无法实施吗?我看未必。”

    “钱粮不够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土地的产能有限,大明的耕地数量就这么多。”

    “另一方面是连年的对外战争,军事行动甚多,粮饷军费的开支巨大。”

    “这两个方面,一个产能一个是消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

    朱标听着苏璟的话语,眉头蹙起。

    这开源节流的道理,是无比浅显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大明的普通百姓,只要想着好好生活的,不都是在开源节流么。

    “苏师,现在的天子鼓励耕种开荒,农业税赋也是大大的减免,这算得上是开源了吧。”

    朱标朝着苏璟说道:“至于节流,各地边军守卫疆土,总不能裁撤他们的军费吧。”

    朱元璋可不是无能之君,他鼓励农业生产,对于弄明的税赋也很低。

    奈何战争之后,人口数量锐减,想要恢复人口,还是需要时间。

    同时土地的产能有限,并没有化肥农药这些东西来增加产能。

    所以,开源的效果,只能说才刚刚开始展现。

    不管怎么说,如今才是大明朝建立的第二年而已。

    苏璟点点头道:“不错,当今天子在鼓励民生这一块做的的确很好,只是碍于时间太短,这些政策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生效。”

    “但我以为,现在的大明,对农民还是不够好。”

    这还不够好?

    朱标听着苏璟的话语,只觉得无比骇然。

    历朝历代,农民能有现在这待遇的可不多。

    “苏师,学生不懂。”

    朱标看向苏璟,眼神中满是疑惑。

    苏璟淡淡道:“现在大明的农税,应该全免。”

    农税全免!

    听到这话,朱标整个人都是愣住了。

    他当即说道:“大明当前的农税已经很低了,与宋朝相比,仅仅只有八分之一。”

    “但哪怕如此,国库的主要收入还是主要来自于农税,之后才是盐税和商税这些。”

    “农税全免,老百姓肯定是高兴的,但大明朝廷怕是维持不下去了。”

    大明农税的制定,那可是朱元璋斟酌再三定下的。

    百姓的苦,朱元璋很清楚,所以才会制定如此之少的农税。

    现在苏璟让农税全免,朱标是真的有些不理解了。

    总不能大明国库里没钱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