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法经 (第1/2页)
“大王,子不报父仇,非子也。我吴人更是睚眦之怨莫不报复!” “大王若是要整治此等私斗仇杀之风气,恐怕亦要徐徐图之。” 太宰季札叹气道。 他实在搞不明白,群臣也搞不明白,庆忌为何要自找麻烦? 殊不知,这种私斗仇杀的风气是病态的。 上自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无不生活在“怨仇相残”之中,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至少,国家的法纪无法严肃! 庆忌摇摇头道:“太宰,寡人却以为,人主尊贞廉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逞于勇而吏不能胜也。不可助长个人复仇行为!” 其实,在这个时代,私人不再有擅自杀人的权利,复仇杀人须受公法制裁。 但是,春秋时期的这种风气却仍然被看作是贞廉之行! “大王若要遏制民间私斗仇杀之风气,老臣一法,或许可行。” 季札躬身道。 “请讲。” “昔日郑国游眅公然掠夺他人之妻,被其夫所杀,执政子展下令召还杀人者,并且禁止游氏不得复仇。” 季札缓声道:“既如此,大王何不设一调解之官,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举凡杀害父母兄弟之仇,调解之官可劝杀人者远走他乡,若不走,官府可就将其缉拿,打入大牢。” “若杀人有义理,则使二者避开,执意复仇者,应判死罪。” “若仇杀者与受害者争论不休,调解之官也要规劝,凡不听劝告者,则记录在案,先行报复者要加以惩罚。” “宗族仇杀,邻村仇杀亦然!” 闻言,庆忌总感觉季札的这种做法有些古怪。 那个“调解之官”,相当于现代的司法调解员。 杀父杀兄之仇,尽量劝说当事人远离当地“避仇”,如果不避仇,调人就可以抓捕他治罪。 若是官吏依法诛杀有罪的人而被复仇的,则成为天下公敌加以捕杀。 如果杀人符合义理,就使当事双方不要同住一国,劝令不要报仇,如果报仇就要判死罪。 若是吵嘴打架,就加以评断和解,不和解,就记录下来,先行报复的要加以惩罚! 这神奇的脑回路。 还真是先礼后兵。 但,这样对仇杀者不是太过宽容了吗? “大王!臣以为不妥。” 这时,一直坐在下边,一言不发的御史大夫孙武终于起身,说道:“杀人之罪,断不可轻饶。便是为复仇而杀人,亦不可容忍!” “若杀人者,有故意杀人,失手杀人,蓄谋杀人,自卫杀人等。为复仇而杀人者,就相当于故意杀人,应判处死罪,或终身服劳役,以儆效尤!” “这……” 季札愣了一下。 “善。” 庆忌微微颔首道:“孙卿所言,甚合寡人之意也!” “晋、郑、楚等国先后立法,以治其国。我吴国承周制,行《周礼》,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然,寡人看来,《周礼》的那一套已经过时已!” “是故,寡人欲在我吴国立法,制定一部《法经》,使我吴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一听这话,群臣的心里直犯嘀咕。 他们都知道,这对于自己这样的公卿大夫而言,绝不是一件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