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8章 吴国之派系 (第2/2页)
/br> 帝王之术,贵在制衡。 现在吴国的三公,一个是孙武,一个是计然,一个是伍子胥。 孙武是齐国人,伍子胥是楚国人,计然是宋国人。 计然且不说,孙武和伍子胥都代表着不同的派系。 此时,偌大的吴国朝堂上,乃至于地方之间,最大的两个派系,莫过于齐国派,与楚国派。 齐国派系以孙武、田穰苴、晏婴等人为首,楚国派系以伍子胥、范蠡、文种、伯噽等人为首,互不相让。 不过,他们只是在私底下不对付,公事上的合作,却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诸如孙武、伍子胥、范蠡和伯噽他们对于这种党争并无兴趣,只是一心一意的为庆忌出谋划策,真正做到“食君之禄,分君之忧”。 对于朝中出现党争的事情,庆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党同伐异之事,古来有之,庆忌作为国君不能阻止,也不想去阻止。 毕竟对于上位者而言,完全是和气一团的臣下,才是最可怕的。 …… 翌日,庆忌与王后季蔲的车驾,就在浩浩荡荡的出巡队伍的开道下,来到位于金陵城外,秦淮河边上的灞上大营。 驻扎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吴国的常备军以及禁军。 吴国要对楚国开战,少不得要厉兵秣马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吴国的兵役制度与列国有所不同。 如晋、宋、鲁、卫等诸侯国的兵役制度,都是寓兵于农。 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 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即所谓授甲、授兵。 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乡下保卫团一类的兵,是不能给与的。 但是,当敌人打过来时,又不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所以《六韬》中说,教民将某种农器当某种兵器。 而吴国所实行的兵役制度是募兵制。 也就是说,吴国选取将士,都会优先录取体格健壮的男丁,而不会轻易让各家各户的男子都奔赴战场。 并不是说募兵制比寓兵于农先进,实际上吴国的募兵制跟全民皆兵制差不多。 吴国的男丁与其他国家的男丁一般,在农闲之时,都会被集结到各个县邑进行cao练。 只不过,吴国的武器盔甲基本上由国府承担,而不是需要士兵自己拿出自己的武器盔甲或者戎车、马匹、干粮等等。 此时,在这座占地极广的灞上大营当中,已经集结五万锐士。 他们夜以继日的进行cao练,进行磨合,以便于能更好的在战场上发挥出力量。 这五万锐士,都是大司马孙武精挑细选出来的士卒。 他们有的来自吴国本土,有的来自故越之地,有的来自淮北,有的来自岭南,可谓是五湖四海,说着不同口音的吴人,都济济一堂。 庆忌之所以让孙武打造出这样一支强军,全都是为了对付楚国。 因为楚国的疆域幅员辽阔,战略纵深长不说,还有山川阻塞,以及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 擅长于山地作战的百越人,无疑是对付楚军的一大利器。 文学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