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原始道教 (第1/2页)
作为中原本土的教派,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朔至上古甚至更早的远古时期,早在一万八千馀年前,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徵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死者的生命。 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等的记载。 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来、方丈、瀛州等神山,‘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 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系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跃,导致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 春秋时期,老子曾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由此而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 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 黄老道的学说,实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而是还‘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的影响也很大。 东汉末年,张道陵在西南蜀中称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并造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 在中原地区,也有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 后来,张角的道团遭到统治者的镇压,其馀绪逐渐融入天师道,蜀中的天师道则因受制于曹cao大军而被迫迁出西南,并从此开始分布南北。 身为南方曾经最大的道教,天师道自西汉末年兴起,至南北朝时期天师孙恩执掌天师道,达到巅峰。 孙恩更是被誉为南方道教第一人,是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人,威望更甚如今的散人宁道奇。 这样的盛景自孙恩破碎虚空之后,戛然而止。 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兴的道派,如崇灵宝经的灵宝派、崇上清经的上清派、崇三皇经的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天师道一家独大的场景不再。 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北天师道,并一度让北天师道成为北朝国教。 南方天师道虽经陆修静改革,但因孙恩破碎导致典籍遗失,从而很快被上清派和灵宝派的兴盛所遮掩,而逐渐不显于世了。 宋行通过老君观调查,发现南方天师道并非不存于世,依然有小部分传承者隐姓埋名留存世间。….巴陵事毕后,宋行一行并未赶回青羊山,反而在中途换了个方向,沿颖水向东,朝着项城而来。 项城在南北朝时期,还是一座废弃的城市,那时的项城有个不算好听的名字,叫做边荒集。 到了隋朝时期,隋文帝重建此城,才更名为项城。 宋行得到的消息,项城之外的尧山之上,就有天师道残存的传承。宋行此行的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