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老朋友的故事 (第1/2页)
破械术,二百年前也有谐音梗爱好者戏称为“破邪斩”的。 这是一种需要巨量的工程学知识与维修经验才能施展的苛刻武学。 它苛刻道一个武者必须依靠听觉与听劲就察觉机械运转、继而反推机械结构的地步。 虽然说确实有非常了解发动机的人,可以听声音就判断汽车发动机的运行状态。 但那可是汽车。 想要在枪林弹雨之中靠听觉断定敌人义体运转状况,实数天方夜谭。 但是,在漫长的数月之中,人类的经验与知识不断积累。 最终,有少数人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 通过定点的寸劲击打,就可以让精密仪器失灵。 并且,由于它的原理是“利用不同质量零件具有不同的惯性大小,通过瞬间加速让零件错位,人为制造错位或接触不良”,所以理论上,这种手段是可以绕过外装甲的。 但其实问题也在这里。 武者给予敌人的“瞬间加速度”,一定要大于这义体承受的上限。 就好像一台机械设备从半空中摔落下来。 在低处可能没事。 但若是从高处摔下,外壳可能毫发无损,里面的部件就先失灵了。 这是因为这个机械设备经历了从“高速下坠”到“静止”的瞬间变速。 但要做到这一点又属实不易。 有可能对方义体设计的承受上限就要大于外装甲的承受能力。 而且减震器也可以很好的应对这种攻击。 所以这一手通常也是针对“手脚”之类单独的部件。 尤其是关节部分。 也有人将之戏称为“赛博分筋错骨手”。 这是一种性价比低到令人发指的武功。 一般人是不会考虑它的。 除非是外功的招式博弈、天人合一方向真的已经升无可升,才会在这种地方考虑。 当然,老江湖们大多还是会一点点入门级别的破械术的。 但也就是那种“老江湖遭遇小混混,随手一招拍断人手腕”的情景才适用。 在高手面前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而在残奥会这种追求极限的竞技舞台上,这种鸡肋技术自然是“食之无味”。 实际上,任何擂情景的武术,一旦在“规则”之追求极限,那么它内含的策略组,在“死斗”的情景之下显得奇怪。 就比如“击剑”。 奥运会的击剑运动员,剑术确实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的剑术在放在实战的武术之中,就是“疯子的打法”。 他们放弃了正常人都会有的步伐、闪避,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中线的拼抢”上了,每一招都是同归于尽的打法——或者说,每一招都是奔着“以伤换命”去的。 只不过因为运动规则,所以运动员并不会真正的受伤。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很轻松。运动员真的可以面对直奔面门的剑光而无动于衷,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