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整肃吏治,皇恩浩荡 (第1/2页)
“燮理阴阳不易啊!” 申时行听王锡爵后叹了一口气,道:“仆只能勉励为之!” 乾清宫。 朱翊钧在申时行上密揭请求召见后,就在第二天下午,于暖阁召见了他。 在申时行来时,朱翊钧正拿着一刚让人造出来的望远镜观看着外面的朱墙楼台,且道:“说吧,什么事?” 申时行瞅了朱翊钧手上的望远镜一眼,然后微微一怔,随即就把罢考的事告知给了朱翊钧。 朱翊钧听后只是澹澹一笑:“就这?” 申时行又是一愣,然后道:“陛下,此事不能不慎重!盖因,江浙两地素来乃英才荟聚之地,一旦不能为朝廷所用,就会为地方野心勃勃者用,也使朝廷抡才大典有名无实。” “江浙之士,难道皆非忠义之士?” 朱翊钧问了起来。 “回陛下,江浙与天下各地相同,自然是知忠义者居多。” 申时行忙回道。 朱翊钧点首:“朕也是这样认为的,毕竟申师傅也是江浙的人,但在减租减息这事上就很识大体的,算是本朝公忠之臣!” “臣。” 申时行拱手。 朱翊钧摆手:“哎!朕是实话实说,申师傅不必自谦,总不能连自己是忠臣也要否认?既然江浙多是忠义者,此事就不必太担心。” “陛下说的是,但臣在想朝廷也不能不有所应对。” “毕竟这次罢考的江浙士子实在是太多,朝中不少南直大臣也因此不安起来。” “臣也非是真的高看乡人,而是不敢不对陛下知而不言,江浙士子的确多善经济学问和水利屯田的,正利于放于云贵、两广诸地为官,而为朝廷惠当地之民。” 申时行言道。 “朕也承认,人文荟萃之地,是要人才多一些。” “卿也是为朝廷大局着想。” “但朝廷不只是江浙的朝廷,不能因为江浙士子闹,就得哄着江浙士子,朝廷就算要笼络士人,也是要笼络整个天下的士人。” 朱翊钧说道。 申时行拱手称是,接着又道:“陛下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岂止只有江浙一地。” 接着,申时行就似有所悟地挑眉看向朱翊钧言道: “陛下既如此说,臣在想,是否当为接下来便于管海外诸事,以及贸易诸事,和增加财源诸事,是否就此机会广施圣恩于天下士林,而下诏增加进士名额若干?” “且按照最新的人口调查之数,也给各省增加举人名额若干?” “甚善!” 朱翊钧取下望远镜说了一句。 “六部都增加为七部了,自然得增加进士举人之额。” “这样吧,不只是各省增加举人名额若干,增加的进士名额,你们政事堂的执政公卿们仔细商议商议,到底增加多少,给每个省也固定几个,每个省最少要有一个进士名额!” “这样该省才能至少有一个代表让朕知道他们那里的民情,但大部分得是不固定的,合计进士名额按照皇家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先增加到五百名。” 朱翊钧这时说了起来。 申时行欣喜不已地拱手大拜起来:“陛下洪恩善治,国朝必长盛不衰也!” 朱翊钧微微一笑。 申时行在见了朱翊钧后,就来到侍御司见到对诸执政公卿笑道:“诸公,一件天大的恩德降在了本朝!” 张学颜这时起身问道:“何恩德?” 申时行道:“陛下谕旨,增加进士名额到五百名,每省至少增加一个固定名额,而举人也按照各省人口增加若干名。” 众执政公卿听后皆怔在了原地。 过了一会儿,潘成就笑朝乾清宫的方向而拜:“圣恩煌煌,可化天下怨气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