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鸳鸯谱(01-03)  (第2/8页)
    过来,照管姊姊一家。表妹夫是个廩膳秀才,唤作冯士圭;平日也与王文人会文    吃酒,极说得来,因此,也任娘子周济那孤孀寡姊。就是王文人死的那一年,八    月中秋,冯家生个女儿,乳名桂儿,又名桂仙,蟾官摘桂的意思。而李氏守节,    对于男女之情,虽有无尽相思,但念及夫君及繈褓之幼儿,具是冰霜坚贞,对那    些挑逗唆弄的登徒子,更是不假词色,久而人人闻之,莫不敬重。    不觉过了三年,辰哥已是六岁,送与一啟蒙师施先生,教他读些三字经、神    童诗之类的,他只消教一遍,就琅琅上口了。学名唤作王嵩,施先生见他聪明,    与眾不同,就替他再取个表字,唤作高山。朝去晚回,不消两个月,三字经、神    童诗就读熟了。    先生一日,出一个两字对,命他对,道:「举人」    王嵩应声对道:「进士」    先生道:「飞禽」    王嵩应声道:「走兽」    先生十分欢喜,来对他母亲说了。李氏闻之,甚感欣慰,也感谢先生的教导。    及后,先生逕将大学、中庸与他读,开始每日两行,增到每日四行,再又五行,    只要背过了,就不会忘。    先生一日,又出了一五字对,命他对,道是:「只有天在上」    王嵩应声对道:「更无山与齐」    先生惊问道:「古诗原有这两句,你小小年纪,如何得知?」    王嵩道:「我只觉有先生上句,就有我的下句,连我也不知道。」    先生道:「这等看起来,你前世必定饱学诗书,再来投胎的,再读几年,必    然是个神童。」    从此不时选几句深刻的古文教他,王嵩学了也都明白。一连读了三年,「四    书」读完了,又读些诗词。这年九岁,先生领导他作破题。不消两月,竟有好破    题作出来。又教导他作承题,越发容易,一学就会,有时还能举一反三。    先生见此,不禁感道:「我虽是秀才,却已老了。」就去见他母亲道:「令    郎十分聪明,必成大器,明年须送与会作文章的先生教去,我学过时了,不可误    了令郎大事。」    李氏道:「先生说那裡话,小儿还是蒙童,求先生再教他几年,且待他十二    三岁,再作去处。只是束修微细,明年再添加些便是。」    先生道:「学生我此来,并非为了束修多少,只因令郎真格的聪明,是个难    得的大器。我是怕过时的学究,误他大事。既承王夫人美意,学生我领命便是。    只是令郎聪明,又肯读书,可在大寺裡读书的去处,购买一部南方刻的小题文字,    待学生我精选挑出,一面与他教读,或者可助他精进学业。」    李氏听了欢喜不已,就在头上取一小金簪子,递与施先生,道:「求先生在    书店裡抵他一部,说定了多少价钱,过几日去取赎。」    正是:    赎金购书读,读书购金易。    施先生接了金簪,道:「如命。」即时辞了自去,果然取了一部小题文章,    把与王嵩读,又选与王嵩听。    第三回:初试云雨,小蝶竟堪折枝    倏忽光阴又过了三年,王嵩已是十三岁,长得是眉清目秀,甚讨人喜欢。由    于天资聪敏,加上施先生细心调教,竟开手作文字了。不但「四书」「五经」读    得烂熟,选得明透,连韩柳欧苏的古文,也渐渐看了好些了。此时王嵩窍门大开,    夜间在家裡,毕竟读到一更才睡。但有个毛病,小小年纪,见了小丫头们,他便    手舞足蹈,很会淘侃说笑。    原因无他,只因王嵩下面那根阳物,比起同年男生还要粗壮!    王嵩是閒不住的人,閒暇时满脑子儘是坏思想,每当街上游玩,或看到左邻    右舍的女生,他就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