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一章 高贵而刚烈的死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高贵而刚烈的死法 (第5/7页)

礼仪,使其得到善终。而我们这边倒好,直接当街把小曹穿成了糖葫芦。事发突然,司马昭闻报后也有些发懵,手中的东西掉在地上,紧皱眉头:全国人民该如何看我?!(天下其谓我何)

    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更是踉踉跄跄赶往案发地点,抱着曹髦的尸体(首枕其股),当街嚎啕大哭。这是在演戏还是在砸侄子的场子?不知道。只知道七百多年后他有个直系后代,砸缸勇救了落缸儿童。没错,他叫司马光。

    毕竟,篡位时机还不成熟,人,也都是要点儿脸的。

    赶紧洗白。

    世间万事都是守恒的,洗白自己,就要抹黑别人,在一黑一白中和之下,万事皆休。不久,郭太后(曹丕的皇后)下了一道耐人寻味的诏书:曹髦性情暴戾、不听郭太后教诲,太后曾有废帝之意,但幸亏司马昭求情才作罢。之后曹髦变本加厉,要谋杀太后和司马昭,本来就该死。太后要以平民之礼埋了曹髦,是司马昭、司马孚等上书,才“加恩以王礼葬之”。

    一个有理想、有热血、有作为的青年皇帝,就这样在强有力的宣传工具之下,变成了无节cao、无底线、无道德的邪恶、变态、弱智。

    再来看看弑帝的直接凶手成济的结局。

    一个不良的职场,大抵是由四类人构成的,那就是骗子、傻子、疯子和混子。骗子负责画大饼做动员,傻子在大饼的诱惑下拼命干,运气好的最终有了做骗子的资格,运气不好的一直傻干到疯,看破局的人则提前躺平成了混子。成济就是这个不良职场的傻子、疯子。

    做大事不跟领导提前汇报,做好了也得挨整。司马昭通过官方媒体对外宣称,成济是“临时工”,谋害国家领导人完全是其个人行为,与大将军府无关,然后以故意杀人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做大事不提前汇报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成济死刑,立即执行,且,定性为结果加重犯,顺带夷灭三族。

    还在家里痴痴等赏的成济,直到被抓捕,才如梦方醒,悔不早日做混子。他与哥哥成倅一起脱光衣服,跳上屋顶,高声喊冤,大骂司马昭背信弃义。抓捕人员不跟他俩啰嗦,张弓搭箭、弯腰跪地、瞄准仰射……

    一阵箭雨后,这对疯子兄弟成了筷子兄弟,满身是杆儿,犹如一对空中仙人球。

    你的生活,也许不是你想要的,但大部分都是你自找的。

    告密的二五仔王沈、王业?各自升官。特别是王沈,直升至骠骑将军,其有个庶出的儿子,事后竟成了帝国北方最大的军阀,深刻影响着北中国的历史,这点后叙。不告密的王经?杀头,还顺带着他的老母亲。

    王经这人,带兵打仗不咋滴,当雍州刺史时,曾被背水一战的姜维打的怀疑人生,幸亏邓艾救援才保住命。但从曹髦事件其表现来看,堪称三国时期的道德标兵。

    当甲兵们擂开王经在洛阳的家的大门的时候,王经正在与母亲告别。母子俩简单回顾了一下王经的宦海沉浮:

    农民出身,由于得到同乡、曹魏大臣崔林的赏识,进入仕途,成了副厅级干部-郡守。母亲担忧:我们是农家子弟,今天做到了俸禄两千石的大官,事情太过头了不吉祥,可以到此为止了。

    到此为止?人一旦得到升官的渠道,哪有到此为止这一说?王经继续努力,一路平步青云,正厅级(江夏太守)、副省级(雍州刺史)、正部级(尚书)。农家子弟,一步一个脚印,也一步一个坑。

    江夏太守任上时,大将军曹爽命令其带着布绢二十匹和自己的亲笔信,出使东吴搞关系。王经认为此事儿对国家尊严是个损害,直接跑回了家。母亲问明缘由,大惊失色—统领兵马而擅离岗位,死罪啊!母亲将其扭送有司,暴揍50大板,直打的王经皮开rou绽、母亲老泪纵横。老母亲的这一举动可谓用心良苦--先自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曹爽没再追究。

    雍州刺史任上时,蜀将姜维北伐,王经不懂军事,导致洮河之败,被背水一战的姜维打的怀疑人生,幸亏邓艾救援才保住命。

    调任回京后,担任司隶校尉、尚书,当了5年的京官,刚过了5年的安稳日子,就碰上了这事儿,杀头的事儿。

    自己杀头也罢了,还带上了一路为自己填坑的老母亲。王经心如刀绞,悔不该听母亲之言—咱一个农家孩子,也就到副厅级的福分,适可而止行了,再高了咱脸皮不够厚、心不够黑,撑不住啊。王经跪在地上,不住的向母亲磕头,只磕的额头稀烂、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