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羯石初露 (第5/9页)
了一条命。确切的说,是一条传奇的命。 郭敬与石勒后来是否再相遇?相遇之后,上演的是滴水报以涌泉,还是农夫和蛇的剧情?后叙。 缓过劲儿来的石勒继续逃亡。然而,胡人就是行走的小金人,当时到处是抢胡人的抢劫犯,不幸的是,石勒途中又遇上了一帮。而这帮抢劫犯,更是身份特殊. 是并州刺史司马腾的手下,妥妥的政府军。司马腾在率军游走山东时,也顺路掳掠一些胡人,当成奴隶贩卖赚点军费、外快。 也怪石勒白肤深目的特征太为明显,你好歹戴个深沿的帽子挡挡啊,否则,扎在人堆里不用叛徒指认也能一眼看出是胡人来。于是,这帮穷凶极恶的政府军抢劫犯毫不费力的逮住了石勒,把他和其他一些被俘掠的胡人一起,用绳子捆绑串成一串,跟穿蚂蚱一样,驱往山东赶大集。 令人惊叹的是,艰苦的行进途中,相比其他胡人奴隶,石勒居然没受什么大苦。因为,押运的军官叫郭阳。郭阳是谁? 郭敬的叔伯兄弟。吉人自有天相! 二十多岁的石勒到山东后,被卖到茌平(山东茌平县)一个叫师懽的地主家为奴。给人家做奴隶,自然谈不上幸运。可相比其他奴隶,石勒还是幸运的,新主人师懽对他也另眼相看,颇有照顾。原因?因为一出灵异事件。 石勒和诸奴隶在师懽的田间劳作干活时,时常声称自己听到了鼓角之声。 兵荒马乱时代,老百姓时常听到鼓角之声本是正常之事,可问题是,石勒与其他奴隶一起干活,别人听不到,他偏偏能时常听到,而且石勒还说他在家乡种田时,同样也时常听到这种声音。 这就怪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比较魔幻,就七嘴八舌的告诉了主人师懽。 古人敬天、敬地、敬鬼神,师懽平常就觉得石勒相貌气度非一般人,这次又听说他有这超能力,不禁怀疑其是否有神鬼相助,善念一动,直接免掉了石勒的奴仆身份。这样,石勒一下子由强制劳务派遣人员变成了自由职业者。 石勒,一个身份卑贱的胡人奴隶,为何能频频得到汉族地主郭敬、宁驱、师懽等人的赏识、照顾?如果说是汉族地主们有同情心的话,那么面对这么多胡人奴隶,为何偏偏对石勒另眼相看? 史籍上无具体解释,但个中缘由,可通过分析了解一二。我们按照之前给出的信息,先来给石勒画个像: 1、面相雄奇---羯族人本身就具有白种人的体貌特征。 2、声音宏亮,口才佳—-倚门长啸惹来副国家级干部,逃亡途中哭诉得来救命衣食。 3、听力卓绝—人喉咙里的炎骨管部位与耳朵的中耳部位相互连通,故听力与说话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既然石勒声可比现代“大衣哥”,那么时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鼓角声也就不意外了。 4、组织能力强—曾代其父做过本部落的头目,并很得人心。年纪轻轻就是村长、小包工头,还是个种地的技术骨干,任谁也不敢太轻视。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长相、体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其工作能力的判定,心理学上叫“光环效应”。当年风流倜傥的“小马哥”马英九深受广大台湾选民的追捧,美女总理英拉俨然泰国民众心中的女神,即是明证。 面相雄奇、耳聪目明、口才绝佳,本身就容易被人关注,再加上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出头也就不足为怪了。 石勒恢复了自由身,生计却成了问题。给汉族地主当奴隶,虽然地位低贱,可毕竟有顿饱饭吃,有个遮风避雨的窝儿。现在,奴隶当不成了,放眼乱世,去哪儿找饭吃去? 有自由没面包,和有面包无自由之间,如何抉择,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据称,现在监狱系统(关押已决犯)普遍提高犯人的待遇,伙食、寝宿、穿衣戴帽、洗澡、娱乐,样样有较好的保障。而看守所里的被羁押人员,可是另一番景象。看守所主要是羁押犯罪嫌疑人(未决犯)的地方,十几人、几十人挤在一张大通铺上是常见现象,还频频爆出“躲猫猫死”、“洗脸死”等问题。相比之下,监狱简直是天堂,因此,监狱每年在送刑满释放人员出监时,一些年龄偏大、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