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三章 功盖诸葛第一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功盖诸葛第一人 (第3/11页)

心所向,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干就完了。

    公元357年的某个夜晚,月黑风高。杀人杀腻了的苻生,对一位侍女随口说:苻法和苻坚兄弟也不可信赖,明天就把他们除掉。

    苻生说出此番话,是随口而言,还是真动了杀机,已无从考证。但事实是,该侍女在苻生熟睡后,秘密报告了苻坚。

    人不到没有退路时,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之前,王猛虽然给苻坚打过精神鸡血,可苻坚犹豫下不了决心。这下,没有退路的他,立即连夜召集亲兵,分两路杀进了皇宫。

    苻生还在酣睡,这下被赤条条的从被窝里揪出来,拖到另外一个房间处决。苻生之死,也诠释了一个非常令人玩味儿的道理:大事没有做成之前,不要告诉任何人。否则,轻则丢脸,重则丢命。

    冒险赌对了的苻坚,在朝臣的一致拥戴下登位,号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苻坚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下诏全国境内,若遇到徐统的后人,一定要予以厚待。

    位子是顺利坐上了,可他面对的,却是一个超级烂摊子。一是因为苻生的无德,各项法律制度不健全,前秦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二是关中本来就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民族仇杀此起彼伏。三是战乱引发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横行。八百里秦川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如何收拾?没问题,找王猛。

    王猛对症下药,一步步使前秦由乱到强。其拨乱反正的执政措施,可为后世所有封建王朝所借鉴。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猛的治世药方:

    1、第一剂药:整顿吏治、平息内乱、惩处不法豪强

    首先着手整顿吏治。先从调整中央机构入手,果断地处斩了苻生手下的众多佞臣,提拔重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参与朝政。

    彼时,关中社会秩序混乱,长安的西北门户始平县豪强横行,百姓苦不堪言。苻坚任命王猛为始平县令,前往治理。

    王猛雷厉风行,一上任,就把一个作恶多端的jianian吏处死。始平县虽小,官场却盘根错节,jianian吏的狐朋狗党们联名诬告王猛,并勾结上级官员将王猛逮捕,押送到长安狱中。

    苻坚内心狐疑,亲自到长安监狱中提审王猛:做官处理政务,首先应该把仁义道德放在首要位置,你怎能一上任就杀人?

    王猛很淡定:治理安定的国家要用礼,治乱世要用法。现在关中社会秩序大乱,有千千万万个作恶多端的人可杀,现在才杀掉一个jianian吏,如果你认为我不能消灭jianian吏以安社会,我甘愿受罚,但说我太残暴,我实在难以接受。

    此子真乃管仲、子产也!苻坚听后,立即向在场的文武大臣宣布,当场赦免王猛。之后,更对王猛信任有加,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王猛接连得到提拔,很快位极人臣。

    从这件事上可看出,苻坚虽然是氐族人,却深受汉儒家文化影响。而汉人王猛,其文化背景及价值取向是什么?

    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没错,就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九流之一的法家。代表人物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兴起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吴起,总结提高于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苻坚、王猛二人,思想观念虽有差异,但君臣互相信任、欣赏,后来能成就大业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苻坚受儒家文化熏陶过深,最终仁者有敌,落得个身首异处,这点后叙。

    王猛以一介汉族寒士,接连得到苻坚的提拔,氐族中的一些元老贵族心里开始不平衡了。最先按捺不住的,是姑臧侯樊世。

    樊世,是随苻坚入定关中的氐族贵族元老,功劳大、资格老,政坛新星王猛的崛起令他心里很是不爽。

    樊世人虽勇猛,城府却有限,他打击王猛的方法,是最缺技术含量的方式--当众发泄情绪,侮辱诽谤。

    樊世找了个机会,在众大臣面前大骂王猛:大秦的天下,是我们与先帝共同辛苦耕耘打下来的,你个破卖畚箕的,无汗马之劳,凭什么坐享其成?

    面对挑衅,法家弟子向来是直来直去、不绕弯子的,王猛冷笑着回击樊世:让你去耕种还算便宜了你,你,更应当当个屠夫、厨子什么的,才算人尽其才。

    樊世暴起而叫嚣:姓王的咱走着瞧,若不把你的脑袋砍下来挂在长安城门上,我樊世就不活在世上。

    苻坚得知后,已起了肃整之心:若放任樊世之流跋扈不杀,怎能整肃朝纲。

    儒家的苻坚,有了法家思维,王猛对其影响不可谓不深。

    心里有疙瘩,随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