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士相之争 (第2/7页)
太妃的名号。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母子间的亲情,超越一切,感天动地。 其实仔细想想,司马昱生孩子这事儿,倒不是术士们算的有多准,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司马昱当时已年近50。按照“七七八八”规律,基本属于生殖能力的末期。 什么是“七七八八”规律?七七八八,在中国广东方言和新加坡中文里,是指“差不多要完”的意思。例如:这个活儿已经干的七七八八了,快要干完了。“七七八八规律”,正是指男女生育能力分别在“七七”49岁和“八八”64岁左右终结的意思。具体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瑰宝《黄帝内经》,其在首篇《上古天真论》谈到,女性以七年为一生理周期,男性以八年为一生理周期。 女性的生理周期具体是: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男性的生理周期具体是: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坚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rou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七七八八规律”是古人杜撰?那么我们来看,上了年纪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对照自己的生理变化历程予以体会。年轻朋友,可以对照父母或身边上了年纪的亲朋的外在生理变化历程,予以体会。 “七七八八规律”只适用于古人?现代人寿命较之古人有大幅上升,该规律失效?那么我们来看,当今的生理教科书是不是载明女性一般在14岁(二七)时有月经初潮、开始具备生育能力?49岁(七七)左右时闭经进入更年期?男性是不是一般在16岁(二八)时进入青春期?另外,还有一个有力的例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男性在青壮年时期的睾丸体积平均约为19.8毫升,五六十岁以后逐年缩小,直至缩小至16毫升以下,雄性激素分泌断崖式下降;同时,男性在30岁左右时肌rou含量达到顶峰,40岁左右后就开始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到了六七十岁时,体内肌rou含量仅相当于年青时的四分之三,缺乏肌rou支撑,骨质也逐步疏松,力量越来越弱。与《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八”、“五八”、“七八”、“八八”的描述高度吻合。 珍惜我们的文化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历,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并以俗语或谚语的形式总结出来,朗朗上口,在人们的口语中广为流传,从而指导我们的人生。 男性“六八”48岁时,面色发黄、鬓发斑白,肾气已经开始衰竭。“七八”56岁时,肝肾气衰退,行动开始迟缓,生育能力断崖式下降。司马昱正处在男性“六八”和“七八”之间,生育能力急剧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而司马昱王宫里的妃子们,虽然都在“三七”、“四七”左右的年纪,但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缺乏体育锻炼,身体自然比不了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李陵容。所以,李陵容能连生三个孩子,也属正常。 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另有安排。无论对司马昱的命运还是李陵容的命运,皆然。 第二节活的幸运、死的憋屈 东晋权臣桓温,371年废掉皇帝司马奕后,立51岁的司马昱为帝(简文帝)。司马昱当了不到两年皇帝后,于372年9月病死,临终前立司马曜为接班人,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镇守在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大司马桓温入京辅政。 入京辅政?桓温表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