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南巡镇抚司 (第2/3页)
收成,最起码要等今年秋季。 这几个月,一直都靠各地调拨的赈灾粮。 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时候,南方粮商趁机涨价,米面价格涨了整整五倍。 当地百姓本就受灾严重,手里没什么银钱,再碰上米面涨价,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水患之后的大饥·荒,毫无意外地爆发了。 大饥·荒又引发了日益严重的匪患。 致使受损严重的民屋,迟迟无法修补。 整个严冬,上亿百姓至今还暴露在凌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原本水患死了近十万百姓,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了。 可是水患之后的三府之乱,如今已经有一百三十多万百姓,在饥寒交迫中倒下。 朝廷两次下派钦差,想要解决此事,可是除了清剿匪患,抽调更多的赈灾银粮之外,也没有了其他办法。 百姓死的越来越多。 如今南方三府气运已经降到了冰点。 再让事态如此发展下去,三府的气运恐怕会彻底崩溃。 大晋的国运根本都会随之动摇。 “如果不是这个卷宗,南方三府之乱我甚至都还不清楚。”李长安不断往后翻卷宗, “朝廷的消息封锁,还真……到位!” 一桩桩一件件,简直触目惊心。 而且全都堆积到了一起,俨然形成了深入骨髓的顽疾。 单纯派发赈灾银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才想起来集思广益,才真正着急……”李长安气急而笑, “朝廷那帮家伙,都特么在吃屎吗?” “恐怕如果不是动摇了国运根本,他们也不会如此在意。” 不多时,又有几名官员走了进来。 是知府、同知,还有户部定安清吏司的主事。 “诸位面前,便是南方三府之乱的卷宗。”知府大腹便便,留着八字胡,看着他这番模样,李长安脑子里闪过了一个词,鲶鱼。 知府捻了捻胡须,朝在场五十几位各衙司官员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诸位大人都是我定安府的顶梁支柱,今日本府召集诸位前来,便是要集思广益,最后呈交京城。” “具体事宜,请赵大人与诸位细说。” 知府说完,户部定安清吏司主事赵兴走到前面,朝所有人抱拳行礼。 “事态紧急,想必诸位大人看到卷宗,应该便能知晓一二。” “赵某只能说,事态比卷宗上还要更加严重。” “此事事关国运,不容有失,一旦失败,必将万劫不复。” “但只要能顺利解决南方三府之乱,加官进爵,名列功德碑都不在话下。” 此话一出,李长安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所有官员的呼吸都变粗重了。 赵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