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鸾(养父女 古言)_第16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 (第1/2页)

    

第161章



    祈云之所以选择她的小镜子作为傀儡根基,一是因为小镜子质地坚固、水火不侵,二则是为了使爹爹通过水幕知道她此行所见。

    可惜事情并不能如她所愿,唐关无法一直守在水幕前。

    他公务缠身,近来尤其忙碌,少食少眠,经常很晚才回府,回府后又在书房忙到半夜。

    首推之事自然是修整运河、重开水运。

    杨中书早派人勘察山川水文,朝廷对运河沿途情况称得上十分熟悉,征召工匠、役夫也算顺利。

    可惜疏浚运河仍是迁延日久,没有如期完工。

    原因在于江河各异,各段河道宽窄、水流急缓皆有区别,于是朝廷的运粮船常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水脉和土人经验造船。

    只是中间还有数段河道特殊,不是地窄湍急,大船不能过,小船过不了,就是河宽水浅,大小船只皆不能行。

    唐关接手之后,没有延续杨中书新挖运河、变更水流的做法。

    而是改换思路,没有彻底抛弃陆运,选择水陆兼运之法,船不好走的路段,便使车马转运。

    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却又在意想不到之处出了差错。

    运河靠近长安的一段,叫做广通渠,从长安流经渭水,最后汇入黄河。

    关中河流泥沙含量高,容易淤堵,是以朝廷专设渠堰使,即便暂停水路运粮十余年,长安各渠依旧会定期疏浚。

    按理广通渠应较为通畅。

    事实却并不如此。

    今年不知为何,广通渠淤塞尤为严重,淤泥竟似挖不干净,渠堰使和工部、都水监的官员请敕增发一万民丁,清理淤堵。

    淤堵未尚未清理干净,怪事频发,清淤民丁屡屡意外身亡,民丁们害怕惊惧,争相逃跑。

    唐大人总揽恢复水运之事,此事最后又到了他这里。

    先不说广通渠淤堵难清与否,单凭频繁死人这一项,就是天大的事。

    自古人命关天,唐关为官、为政又最讲以人为本,清淤的徭役百姓接连死亡,他知道后忧心如焚。

    留下清淮在微霄园时刻关注小凤凰,他亲自去广通渠巡查解决。

    这两日天气也不好,秋雨连绵。

    此任的渠堰使正是工部侍郎赵简,在他陪同之下,唐大人身披蓑衣,到了事故频发的渠段。

    这是一处名叫双林滩的地方。

    正好有官兵押着十余名想逃丁返乡的徭役路过,期间官兵对民丁们不乏鞭打脚踢。

    唐关当道拦阻,肃容喝问道:“为何欺虐他们?”

    为首的将官唯唯诺诺看他一眼,见他虽然陌生,但身穿紫色官服,配饰金鱼袋,而工部侍郎兼渠堰使的赵大人毕恭毕敬站在他旁边,就知这位大人官品必定不低。

    于是小心回道:“启禀大人,这些都是误工逃跑的民丁,下官刚率众将他们捉回。”

    赵简在一旁打圆场,“大人,这些徭役违令逃跑,视朝廷法度如无物,应严加惩处,以儆效尤,否则……学习效法的多了,恐怕会助长民丁逃逸。”

    遇难逃跑是人之常情,这些民丁看着同伴莫名死去,难道还要他们镇静如常,继续做工不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